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户外旅游 >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3)

时间:2019-02-22 11:53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设计布局展示沈阳传奇工业历史的景观小品。挖掘沈阳创造的100多个新中国第一传奇工业历史,以情景再现或微缩的方式打造系列景观小品,展示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工业生产场景,配套工业历史场景解说系统,强化传奇工业历
玩命猜图答案 玩命猜图答案带图 玩命猜图所有答案 完璧归赵的璧是什么意思 万人空巷是什么意思 望江亭打一成语 忘打一成语 巍然屹立的意思

  设计布局展示沈阳传奇工业历史的景观小品。挖掘沈阳创造的100多个“新中国第一”传奇工业历史,以情景再现或微缩的方式打造系列景观小品,展示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工业生产场景,配套工业历史场景解说系统,强化传奇工业历史的文化渗透。

  一是统一规划管理,培育特色餐饮品牌。在太原街、中街、吉祥夜市、兴顺夜市等打造标准化“放心夜市”;积极引导“老边饺子“等沈阳老字号引入现代消费理念和经营手段,支持老字号餐饮企业探索连锁经营模式。二是立体创新营销,打造“盛京味道”。制作并发放沈阳美食地图,与“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类电视节目合作,在全国著名美食期刊杂志上设立沈阳美食专栏。三是创新多元业态,丰富餐饮体验。重点发展满汉全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体验项目;积极实施餐饮“名师、名菜”工程和“名小吃”申遗工程,开展“盛京皇城中品满汉全席,东北大炕上尝沈阳小吃”等特色餐饮文化体验项目。

  恢复皇城历史格局,再现皇城历史风貌。逐步恢复“九宫格局、宫城居中、前文后市”的布局结构。改造、复建历史建筑。根据《盛京皇城规划设计》内容,结合九宫格局和复建项目,在“一宫、一庙、三府、六部”周边地块,新建满清风貌街区。

  第24条项目体系

  1个环城旅游产业集群:

  利用原红梅味精厂的老旧厂房,通过旧机械设备改造、主题景观打造、休闲娱乐业态注入,打造集主题游乐、观光休闲、科普体验、餐饮住宿、文创消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世界最大的工业主题游乐园。

  第27条建立旅游项目准入退出机制

  项目范围包括东至北三经街,南至市府大路,西至南京北街,北至东西快速干道,总面积约0.66平方公里。重点挖掘老北市关东民俗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注入、资源整合、节庆打造三大措施,延续关东市井文化,再现老北市风情,创建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富于人文色彩和生活气息、散发着独特老沈阳魅力的综合性文化街区。

  出台科技兴旅、先进技术优惠等政策。重点加强旅游产业的技术引进与创新、科学研究,有计划地引进国际先进信息技术。制定提升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扩大旅游业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各项政策。

  (十二)白清寨运动休闲基地。

  第33条市场营销目标

  根据细分市场确定市场策略,重点针对环渤海特别是北京市场,开发家庭亲子娱乐体验类产品、休闲度假游和历史文化体验游,强化基础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性,注重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强化商务旅游专项市场,围绕会议中心、酒店集聚区建设城市休闲片区,以便捷渠道连接景区景点,通过针对性营销激活其休闲需求。

  中山路欧陆风情街保留了民国时期的城市格局与建筑风貌,因此,通过控制保护、丰富业态、增设休闲设施等措施,将其打造成为集文化、创意、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充满民国味道的历史街区。

  明确旅游市场定位。国内市场定位是:激活基础市场——沈阳本地、沈阳经济区“1+7”城市群、辽宁省内等为近程基础市场。开发重要市场——以东北、内蒙古、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内的大城市为中程重要市场。拓展机会市场——国内其他地区(以国内西北、西南等远程市场为主)。入境市场定位是:巩固主体市场——东北亚、港澳台。开发潜力市场——俄罗斯、东南亚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拓展机会市场——欧、美、澳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环城游憩区:包含沈北新区、浑南区东部、苏家屯区、于洪区、铁西区西部。承接城市中心功能和市场外溢,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生态休闲、乡村体验、温泉养生为主,发展主题公园、动漫创意等新业态。沈北新区整合方特欢乐世界、辽河湿地、蒲河、稻梦空间、怪坡等资源,突出锡伯族民俗特色,建设“生态沈北锡伯故里”;浑南区整合植物园、棋盘山、鸟岛,带动陨石山、中华寺等项目,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苏家屯区重点发展马耳山景区、杨城寨生态旅游区、白清寨运动休闲度假区,开展休闲农业、体育旅游;于洪区重点发展小韩村温泉、大德农博乐园、丁香湖主题乡村游,突出设施农业、朝鲜族民俗特色;铁西区西部打造浑河西峡谷、细河U谷、彰驿乡村为主的乡村生态游线路。

  做强旅游装备制造业。积极实现沈阳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从批量生产到定制化生产,从机械化生产到旅游创意设计生产,探索互联网+工业旅游的新模式,加强市场渠道拓展,将老工业基地的资源以新工业基地的方式发展起来,提高沈阳旅游装备制造业的软实力。积极发展旅游汽车制造产业,培育壮大观光缆车、索道、高科技游乐设施、体育运动装备、户外旅游运动与野营设备、旅游保健防护用品、宾馆饭店用品、旅游工艺品、数字导览等生产企业。大力发展低空旅游飞行器制造。提高旅游装备国产化生产水平,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装备制造基地,形成一批“沈阳制造”旅游装备精品品牌,促进旅游制造业创新发展。

  增设室外艺术化旅游项目,加强文化体验感。在已有的辽宁省科技馆、博物馆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在室外选择合适地块,建设露天剧场,举办露天音乐、主题话剧等演出,增强艺术文化体验;设计高互动性的家庭游乐公园,定期举办“家庭欢乐日、小小艺术家”等节庆活动。

  沈河盛京皇城旅游产业集群。以升级改造盛京皇城龙头项目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发展三大特色产业,包括以商业街坊和文化院落为抓手,积极发展高端文化休闲产业;新建梦回盛京剧场、王府会馆、六部会馆等项目,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整合沈阳商业城、0101流行馆、中兴新一城、恒隆广场、豫珑城等商业综合体经济,带动发展主题性高端会展、时尚消费品零售、电子商务、旅游金融等新型商业业态。整体打造传奇盛京文化旅游高地。

  整合优化阶段(2015—2016年):优化建设区域旅游中心城市。重点推进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启动龙头项目的前期工作;推出城市旅游品牌形象。2016年,实现游客接待量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400亿元。整合沈阳经济区旅游资源,组建旅游企业联盟、旅游服务中心。

  第38条构筑福运沈阳特色化旅游服务软环境管理体系

 

  做强冰雪旅游产品。一是以“冰雪户外运动+休闲度假”模式为突破,做特冰雪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东北亚滑雪场、白清寨滑雪场和怪坡滑雪场,打造4大冰雪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抓住冬奥会申办成功的机遇,积极做强冰雪户外运动产品,包括专业户外运动、大众户外趣味运动。整合周边商业、乡村、文化等资源,复合式开发童话冰堡、冰雪迷宫、儿童基地村等文化休闲冰雪产品,冰雪垂钓、冰雪温泉、冰雪休闲购物、民俗美食、木屋度假、冰雪酒店等冰雪度假产品。二是以冬捕节+冰雪节为两大抓手,引爆冰雪节庆。积极结合沈阳文化内涵,重点打造特色冰雪节庆,如盛京皇朝冰雪节、关东民俗冰雪节、锡伯族冰雪节,融入民俗表演,以冰雪漫画、冰雕雪雕、冰雪摄影、冰雪户外艺术博物馆等多种形式体现文化元素,推出沈阳冰雪文化的“动画代言人”。三是以城市综合体为依托,点亮新型休闲冰雪业态。培育冰滑梯、冰屋酒吧等室内创意冰雪项目。四是积极培育冰雪旅游市场主体,探索互联网+冰雪旅游,打造冰雪O2O旅游产品,延展冰雪旅游商品、冰雪运动装备品、冰雪培训、冰雪餐饮、冰雪住宿等产业链条,实现冰雪旅游全面发展。

  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多元化旅游业发展格局,提升旅游休闲消费。

  (二)项目库调级原则。

  龙头与重点项目的申报主体:市旅游局实施本级项目的责任处室。各区县(市)旅游局。其他申报单位包括:在沈阳市依法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具有适当的经济规模;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纳税和银行信用良好;无违法违规行为。

  (二)旅游业与康体养生融合。

  项目范围位于蒲河廊道辽中段中下游,北起珍珠湖,南至蒲河沿码头,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立足流域水利工程、生态优化和教育、旅游休闲度假多重目标需要,采取国家公园的打造理念,以生态修复为基础,融入旅游元素,建设室内湿地展示中心、室外湿地世界、湿地户外中心、湿地休闲中心,将辽中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一个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科研宣教、生态旅游体验为一体、以保护栖息鸟类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保护区为主题,最大限度发挥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家湿地公园。

  第2条规划期限

  建设世界级工业博物馆,打造世界工业文明之城。重点对中国工业博物馆进行提升改造,以科技化、体验化、时尚化手段强化工业文化内涵的宣传与渗透,打造世界级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吸引力,引领多主题、多形式的工业博物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露天广场,结合大型工业主题展览活动形成开放式博物馆,鼓励创新工业主题现代化设计、街道设计,增加3D工业主题涂鸦时尚元素。带动以工厂生产和企业文化展示为主的现代化工业观光博览游,充分展现可触碰的工业文明。

  龙头与重点项目申报条件:符合国家、省、市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市和区、县(市)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符合专项资金的管理原则和使用方向;有项目方案、实施计划、资金预算;有牵动引领示范作用;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相关部门的审核意见;自筹或配套资金落实到位;项目建设已经启动。

  第17条沈阳市旅游产业布局

  着力发展一个先行先试产品——低空飞行旅游。发挥沈阳作为低空空域改革试点管制区的政策优势,及沈飞、黎明、沈飞研究所等工业制造的产业优势,以法库财湖通用航空基地为依托,吸引国际化通用航空运营企业进驻,引进小型运动飞机、直升机、动力伞、飞艇、热气球等,重点发展低空飞行旅游产品。

  第7条资源分析

  针对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对于旅游集散服务的需要,构建辐射东北亚、国际化、综合性的沈阳经济区旅游服务中心“1+7+N”式三级体系,即以沈阳经济区旅游服务中心(沈阳)为统领、七城市旅游服务中心与区县(联盟企业)服务站点科学分布的三级网络体系,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旅游信息咨询、便利化旅游交通和网络化旅游预订服务。

  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推进旅游企业产权体制改革,形成产权关系明晰、责任主体到位、市场对接充分的全新经营管理体制,催生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

  第39条优化提升旅游景区基础服务设施

  (五)旅游娱乐业。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打造和平老北市民俗旅游产业集群、沈河盛京皇城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集聚效应明显、孵化功能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形成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带动工艺品研发、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发展,促进文化旅游由单纯观光型向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转变。

  第5条规划依据

  深入贯彻科学旅游观,着眼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施“全面融合、体制创新、龙头引领、区域联动”战略,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先发展历史文化、工业文明、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体育健身旅游,把城市综合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增强旅游产业的驱动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打造“传奇盛京,福运沈阳”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强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

  注入工业文化主题的时尚休闲消费业态。围绕主题游乐项目配套具有工业文化主题的休闲消费业态,为游客提供时尚创意的休闲消费场所。

  围绕打造“传奇盛京,福运沈阳”品牌,创新多元旅游业态,发挥资源潜力,以城市休闲片区为主要抓手,集聚发展休闲城市旅游产品,创新发展福运文化旅游和工业传奇旅游产品,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和四季生态旅游产品,差异开发专项体验旅游产品,合力推动全市旅游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铁西旅游产业集聚区。涉及铁西区全域范围,打造三大工业旅游产业板块,包括铁西老城区工业遗产和创意旅游板块,重点发展工业主题娱乐、工业历史旅游、工业文化创意;

  第43条产业协调保障

  浑南旅游产业集聚区。涉及浑南区全域范围,按照“一心三区一带”的格局,重点建设浑南奥体旅游商圈旅游集散中心,“福运四季”生态休闲度假产业区、“中央艺术公园”现代城市时尚艺术文化体验产业区和东南部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区,浑河沿线观光体验产业带。将浑南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旅游综合产业新城。

  (一)大北陵文化遗址公园。

  新辽温泉湿地旅游区:包含新民市、辽中县。发挥近城优势,围绕温泉、湿地、休闲庄园等优势产品,构建综合性生态休闲组团。新民市优化发展兴隆堡温泉旅游度假区、农耕文化主题产品;辽中县优化发展蒲河国家湿地公园、休闲农庄,重点打造珍珠湖休闲度假区。

  入境市场起步晚、发展基数小、人均消费低。近年来沈阳接待入境游客增长迅速。客源以韩日为主,辐射东北亚,港澳台市场潜力凸显;入境游客综合停留时间较短,游客大多以短期的商务游客与周边观光客为主。

  以沈阳植物园升级改造为重点,打造景观博览、花卉展示、花卉科技、花卉经营等四季开放的北国花博城。利用世博园效应,带动左翼东陵公园、鸟岛、欧陆风情小镇的生态休闲和右翼棋盘山的生态度假双翼发展,形成棋盘山“度假四季”和鸟岛“鸟鸣四季”,挖掘东陵“福运文化”,打造东陵文化遗址公园。整体将福运四季打造成为四季可游的生态传奇品牌和福运休闲品牌。

  (一)盛京皇城文化旅游景区。

  以商贸、会展为切入点展开定向营销宣传。策划旅游购物节、消费季和“时尚商品周”等常规活动,以商贸购物巩固普通游客市场。依托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沈阳全国汽配展等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展会活动,强化沈阳市旅游产品宣传推广,促进城市商贸客商向休闲游客的转变,提升沈阳城市商贸旅游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龙头引领战略:培育支撑沈阳旅游定位和旅游主题的龙头项目、龙头景区和龙头旅游片区。重点打造盛京皇城、传奇梦工厂、中央艺术公园、福运四季四大龙头,起到引爆市场的作用,形成人气集聚,带动全市系列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将“传奇盛京,福运沈阳”树立为全国领先、世界知名旅游品牌。

  转变发展观念,优先发展以城市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旅游为主要业态的城市旅游产品,实现旅客向旅游者的转化。将沈阳整体打造成为北方休闲之都。

  中期(2017—2018年)目标:加速崛起、辐射全国。建立沈阳城市品牌管理平台和沈阳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传奇盛京,福运沈阳”旅游品牌,有效吸引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客源,激活研学旅游和老年旅游等新兴市场。

  重点打造盛京皇城、传奇梦工厂、中央艺术公园、福运四季四大引擎项目,形成沈阳旅游的4大王牌,支撑打造沈阳传奇福运的旅游形象,带动发展大北陵文化遗址公园、世界“九一八”遗址公园等14个重点项目,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丰富产品多样性,引领全市一系列支撑项目发展,最终构建“4大龙头、13个重点、多项支撑”的项目体系。

  搭建三大类型国际旅游信息咨询中心体系。一是依托国际通道、入口打造一站式国际旅游服务中心,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沈阳北站、沈阳南站等机场、高铁站建设面向国内外游客、集中提供东北亚旅游产品咨询和跨国旅游产品销售、直通全国和东北亚的一站式国际旅游服务中心,集中设置国际旅游咨询服务大厅、过境免签游客接待中心、旅游签证大厅等出入境旅游服务设施,将桃仙国际机场建设成为空港、商业港、休闲港“三港合一”的国际航空枢纽。二是依托五星级酒店、重点景区建设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提供旅游信息咨询、宣传展示、票务代理、少量旅游产品售卖等服务,设置针对入境市场的旅游信息服务台,引导商务客流、过境客流向游客转变。三是建设旅游信息志愿服务站,依附沈阳经济区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旅游信息咨询中心。

  全面落实《沈阳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等有关要求,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努力把沈阳市建设成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最佳实践区。

  促进4大场馆联动营销,打造东北文化、艺术、科技的中心。利用场馆集聚优势,加强省博物馆、省科技馆、省图书馆、省档案馆的联动,通过制作联合宣传册、策划宣传广告、合作举办节庆活动等整体营销手段引爆市场,

  第1条规划范围

  铁西新区工业企业旅游板块,发展工厂观光博览与体验产业;铁西新区生态和乡村旅游板块,以铁西新区彰驿古驿站为主,发展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将铁西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要素集约、功能齐全、绿色生态的传奇工业旅游区。

  秉承融合发展、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区域统筹、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原则,统筹规划,全面提升,力争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第4条规划原则

  旅游强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

  积极引入温泉游乐、健康医疗、养生养老、温泉会议等项目,大力发展温泉养老养生、温泉休闲娱乐等温泉旅游业。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民间资本引进,积极配套完善休闲公园、休闲购物中心、社区生活服务,增加游客活动休闲空间。以大喇嘛乡大喇嘛村、车屯村军区农业新技术实验基地为中心,积极发展农家乐、果蔬采摘、农事体验、餐饮娱乐服务,打造观光体验农业示范区。整体打造成为集温泉旅游、居住疗养、生活服务、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生态新城。

  项目范围包括白清寨滑雪场、白清山地自行车赛场、白清寨漂流生态乐园、广福寺以及周边乡村资源点,通过开发滑雪运动、山地运动、漂流、宗教养性、东北乡村休闲旅游等产品,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顶级休闲运动体验区。

  大力建设“两横、两纵、四环、十射”的高速快路系统,通过打通断头路、改善瓶颈节点,形成“八横、八纵、三环、三十射”的路网骨架系统,实现干道网的系统化和网络化。打通景区旅游道路,打造市区金廊旅游路、沿浑河休闲公路、龙之梦-工业博物馆3条主要旅游路。实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3A级(含)以上旅游景区连通干线道路。由市城建计划列支,由市和各区县(市)交通局、旅游局指导规划设计,由公路运营养护单位组织实施,为全市3A级以上旅游区、重点旅游景区设计和设置道路交通指引标志。

  (此件公开发布)

  沈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0年)

  第十章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争取国家和省旅游发展资金。争取国家工业转型升级、新农村建设支持、文物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等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与整合,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广、旅游行业监管等工作的资金投入。

  项目范围总面积68平方公里。通过建设通航产业园、设立通航文化主题公园、举办航空博览会、完善财湖旅游项目等措施,创建成为集产业、娱乐、教育、商业于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新城。

  (四)民国传奇主题公园(关东影视城)。

  二是建设三大高铁客专,缩短城市时空距离,推进高铁旅游。重点建设哈大客专、京沈客专、沈丹客专,重点辐射北京、大连、哈尔滨、丹东、秦皇岛等客源城市;争取纳入北京出发至大庆、齐齐哈尔、满洲里、哈尔滨、长白山的东北旅游专列;加强高铁旅游的推广,以沈阳经济区“1+7”城市群的高铁旅游合作为突破点,逐步扩展与周边省市及环渤海、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之间制定高铁旅游合作协议,开发高铁游产品。

  强化生态休闲,带动左翼发展。依托东陵公园、鸟岛、欧陆风情小镇资源,突出福运文化主题,强化生态休闲功能。

  以集散功能为重点,建设东北亚交通枢纽,促进沈阳旅游集散服务和管理水平接轨国际,努力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国际级集散中心、国际化导览系统、一站式国际旅游产品交易平台,建设东北游客出境旅游和韩日游客来华旅游的第一门户和枢纽城市。

  实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市域遗产注重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镇、文物古迹、山川形胜等;历史城区重点保护“皇城居中,廓圆城方”的空间格局;划定盛京皇城、中山路、铁西工人村、和睦路工人村4片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九如巷、三台子工人村、堂子街、慈恩寺、皇寺、西关、东塔等历史风貌区;加强工业遗产和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

  充分利用沈阳整形整容、内外科、中医药等优质医疗资源,发展特色医疗、中医药疗养、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养生养老旅游,促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与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产品,加强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适当配备老年人、残疾人出行辅助器具,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

  (三)旅行社业。

  第10条指导思想

  探索开发业态新模式——互联网+旅游。积极引进同程网、携程网、途牛网等在线旅游企业,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的资源、要素和技术,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等新业态的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制度,形成旅游业新生态圈,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打造“互联网+医疗旅游”“互联网+休闲度假”“互联网+自驾游”等多种新业态。

  (八)卧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5个城市旅游产业集群:

  构建“159”实施载体,落实沈阳市智慧旅游体系。在数据层建设1个数据中心,即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沈阳旅游云数据中心;在平台层构建5个应用平台,即产业大数据平台、云应用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球分销平台、娱乐融合平台;在应用层建设9个旅游应用系统,即智慧旅游营销方面的智慧旅游大数据营销统计系统和智慧旅游网络预订管理系统;智慧旅游服务方面的沈阳旅游全媒体体验式服务区和智慧旅游资讯网营销系统;智慧旅游管理方面的运行监控与应急指挥系统、旅游政务系统、旅游产业情报与分析系统、人才培训系统、旅游团队监管系统,九大系统合力支撑沈阳市建设智慧旅游目的地。

  沈阳经济区主题游线。初步打造沈辽传奇历史文化旅游、沈铁福运休闲度假旅游、沈阜工业基地旅游、沈本绿色生态旅游、沈抚休闲娱乐旅游、沈鞍佛教文化养生旅游、沈营温泉休闲旅游等主题游线。

  一是建立完善旅游文化娱乐体系,打造沈阳特色娱乐品牌。精心打造以清朝宫廷文化歌舞表演为代表的清文化娱乐品牌、以“二人转”、满族民俗表演为代表的关东民俗娱乐品牌、以中国好声音舞台为代表的时尚音乐品牌沈阳三大娱乐品牌。重点扶持民营艺术演出团体发展,强化沈阳娱乐体验吸引。二是放大旅游演艺引领,做强做活“旅游夜经济”

  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以清前文化和工业文明为根基,以民国历史和关东民俗为特色,以重要区位和交通便利为支撑,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优化旅游环境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发挥东北枢纽城市地位的作用,实现沈阳旅游业对东北亚旅游市场的辐射和聚合,将沈阳建设成为旅游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城市和东北亚旅游目的地、东北亚旅游集散地。

  第12条形象定位

  (一)4个旅游产业集聚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