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骑行天下 >

我家的40年

时间:2018-12-20 11:47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我家的40年- 编前话:改革开放四十载,幸福走进千万家。这四个家庭衣食住行的变迁,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缩影。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
红口白牙 红男绿女 红头文件是什么 猴的成语 厚德载福 后门进虎 呼牛呼马 虎 成语 虎的成语

  “记得有一次我家中有急事,身边没有电话,我借了朋友的‘大哥大’给妻子打了电话,后来朋友告诉我当时的‘大哥大’,一个月50块钱月租费,通话费是1分钟5毛钱,再加上双向收费、漫游费,费用相当高。”陆玉兴说,动辄上万元的价格,使“移动通讯”的便利最初只属于小部分人。

  1965年,张秀凤出生在宽城的一个山村,从记事开始,玉米地瓜就是家里必备的主要粮食。“我们家里孩子多,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斤大米,就连蒸地瓜、炖白菜都得抢着吃。”张秀凤告诉记者,要是哪一顿能往菜里放上一筷子尖的荤油,就已经让他们哥几个美上一整天。

  和合承德网记者 李莹

  那时候的衣服都是自己缝的,多是没有口袋直筒裤,因为在家里排行最小,张秀凤的衣服都是哥哥和姐姐穿过的旧衣裳,根本不分男女款。哪块破了,打块补丁接着穿。

  衣食

  12月18日,记者来到市区柴场小区陆玉兴的家中,看到了他家里两封尘封30余年的家书。那时,陆玉兴与妻子尚未结婚,他在一家模具厂里做学徒,经常去外地学习模具凿刻技艺;妻子在工厂里做实习会计。两人通过信件,倾诉着对彼此的思念和关怀。

  编前话:改革开放四十载,幸福走进千万家。这四个家庭衣食住行的变迁,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缩影。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的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四十年沧桑巨变,让我们梦想成真!

  而当年腰别BP机,也成了当时最令人羡慕的形象写照。陆玉兴的第一台BP机是1990年买的。“每当出门在外的时候,妻子的简单叮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如果哪天信息来晚了,我会不断地拿起BP机翻看,生怕错过了什么。”随着“大哥大”的出现,BP机也逐渐没有了生存空间。

  出行

  日子一天天红火,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私家车成了女儿的代步工具,就连50多岁的唐卫国在女儿的“怂恿”下,也买了一辆SUV轿车。今年的国庆假期,他开车带着一家5口自驾游去了一趟西安。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游览,唐卫国颇为感慨,“上下班走高速、乘高铁去旅游、打‘飞的’看世界,这俨然成了承德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寻常事。”

  唐卫国的妻子听着俩人的聊天,打开了朋友圈,“这些年咱们承德的交通变化真是快,上个月你三姨一家去厦门玩,打个‘飞的’转眼就到,穿着半袖还跟我‘嘚瑟’呢,说天儿热!”

  “我的老家在农村,小时候住的是泥巴房,后来参加工作就来到了城市,住过厂里的筒子楼,住过平房,现在搬进了楼房,住房条件的改善可不是一点点!”李国斌说起自家住房的变化,止不住打开的话匣子。

  “清和,你好:启信安好,见字如晤。愚兄已按时抵达北京。一路的颠簸、转车,身体累乏,旅程却是平安顺利的,请放宽记挂着的心情……”

  和合承德网记者 王鑫

  “爸妈,等过一阵高铁通了,找个周末咱们也去沈阳‘嘚瑟’一圈!”正如唐晓娜所言,承德迈进高铁时代已经近在眼前!

  陆玉兴时常出差,和妻子总是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随着国家对普通家庭电话安装实施开放政策,1995年,琢磨了很长时间后,他决定给家里装部电话。“装电话的时候,我问工作人员多长时间可以把电话打到外地,工作人员愣住了,告诉我不会超过半分钟,我当时觉得难以置信。”陆玉兴说,由于当时固定电话安装费较高,家庭安装电话在承德还是个新鲜事儿,一家安装电话,周围邻居都来围观。

  “玉兴,你好:来信收悉,执笔思君。今天厂里全体职工观看了电影,看完已是晚上9点半。回到宿舍,想起昨天在家时热闹的情境……”

  “随着城市棚户区拆迁改造,我们也从平房住上了楼房。”拆迁那年李国斌与父母很舍不得,毕竟住了20多年,虽然房子老旧,但感情还是很深。2008年,我市进行了城建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棚户区改造,李国斌的家就在其中。那时,棚户区居民多且居住条件简陋,一些建在半山坡的棚户区甚至连路都没有,一遇连阴雨,几千户居民出不了山。不通自来水,没有下水道,周围几家共用一个厕所,冬天取暖烧煤、烧柴,冬天最冷的时候窗户会被冻住……如今,李国斌一家住在两室两卫一厅的房子里,明亮的客厅内摆放着蝴蝶兰、百合花,花开得正艳。“父母岁数大了,还是住楼好,冬暖夏凉。”李国斌对现状很满意,“水、电、暖统一供,电话、有线电视、宽带全开通。”

  听着爸爸的感慨,唐晓娜也陷入了深深地回忆。“2000年我去石家庄上大学,那时火车票也太难买了,有个硬座就很不错了,卧铺票根本不敢想,现在用手机都能闪电订票了。”“是啊,那时候去北京或者一些更远的地方,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而且大多数都是绿皮慢车,后来才换成空调车、快速列车。”坐在饭桌前,父女俩你一言我一语。

  和合承德网记者 石盈盈

  之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供应日趋丰富,饮食上开始逐步能够自主选择,布匹棉纺织品、化纤制品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人们的穿衣开始发生变化。张秀凤的生活也开始每顿饭都有蔬菜,换下以黑白灰为主色的老式服装,开始穿起喇叭裤、西装和高跟鞋。

  和合承德网记者 娄丽双

  几年前,李国斌的儿子做生意在市郊买了一套别墅,“儿子说等我退休后就把我和老伴接过去一起住,这做梦都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两层楼。”李国斌边说,边感叹着时间的变化。

  现在,张秀凤跟随儿子在市区居住,除了各色中餐,意大利披萨、日本料理、韩国烤肉等洋餐饮,张秀凤也都吃了个遍。和小时候温饱都成问题相比,张秀凤现在更注意养生,把食物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在搭配上更加讲究科学,穿的衣服也都是子女跟随潮流给她买的服装。尤其是看到孩子穿的带“补丁”的牛仔裤,张秀凤笑着说,“原来穿不起衣服才打补丁,现在,这都成时尚了,日子过得真是不一样了。”

  从缩衣节食到样样精心

  如今,老百姓使用智能手机刷微信、看抖音,在文字、语音和视频通讯中随意切换。18日中午,在采访间隙,陆玉兴不时拿着自己的智能手机,用微信语音提醒着出门的妻子。“如今的手机更像是一个智能终端,可以用它购物、支付、看电影……将来的通讯更是万物互联的智能通讯。想起曾经打一个电话不是走遍街头巷尾就是算计着通话费用,让人不得不感叹,现在的通讯实在太方便了。待5G技术成熟后,无人驾驶、智慧医疗、智慧家居将指日可待。”陆玉兴说。

  从吃地瓜腌菜到均衡营养搭配,从穿补丁棉布衣到跟潮流随时更换,40年的时代变迁,让张秀凤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衣食的改变尤为明显。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生活水平虽然逐渐有了改善,但也仅仅解决了温饱。结婚生子后,张秀凤一家三口去趟北京,坐在饭馆里,俩人纠结了好久,才决定花2块5毛钱买上一份蒜薹炒肉,让孩子尝尝鲜。那会儿流行动物饼干,张秀凤咬牙从北京带回来一份铁盒子装的饼干,成了家里的稀罕物,二斤饼干孩子要匀和着吃上好几个月。当时由于钱也不宽裕,穿衣也必须精打细算,为了减少衣服的破损,张秀凤干什么活儿都会戴上保护衣袖的袖套。张秀凤清晰地记得,1985年,退伍返乡的哥哥带回的军大衣都是家里的宝贝。

  眼前的情景,让唐卫国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30多年前。那时候,自行车还不是家家户户普及的交通工具,而唐卫国家住在火神庙附近,每天都要骑上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去双滦的厂子上班。风里来雨里去,是最真实的写照。

  今年58岁的李国斌回想起曾经住过的房子,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筒子楼。他还记得,筒子楼里那条长长的走廊串联着许多单间,过道上摆放着的煤球,楼里的厨房和厕所是公共的。“‘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那会儿,住房拥挤、紧张,但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已经很好了。”住进筒子楼快10年的时候,李国斌努力赚钱,将父母从农村接到城市,一家人住进了平房。

  通讯

  从“单车骑行”到“日行千里”

  后来,厂里派唐卫国去北京学习,那时候去北京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吉普车需要在盘山路上逛游几个小时,速度慢不说,车况差,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到了2005年,京承高速开通了,这也是承德通往外界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像唐卫国一样,承德人坐汽车去北京的时间一下子缩短了一半。而唐晓娜每次回家,开车也就用两个多小时。

  40年沧桑巨变。人们拥有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现代化出行方式,承德也因此开启了一扇大门,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拥抱世界。老唐一家的感触最真实,也最能说明这一切。

  从“见字如面”到“咫尺天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