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女子 杨庄事故 breath 天奇网 who are you 三维工程 皮祖强 |
自行车的制造对德国人来说,也许不仅是技术,而且也是一种艺术。在柏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为Rahmenbauer(车架制作艺术家),自行车对于他们来说不单单是一个运动或者交通的工具,而是一件需要花费极高制作时间和创造力的艺术品。通过交谈,笔者得知他们之中有很多都有建筑、工业设计或者纯艺术的教育背景,自行车不同的结构和新材料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创作可能性。 想要获得这样的一辆自行车并不容易,很多的Rahmenbauer并不会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很多订单都是在爱好者的口耳相传中产生的。并且客户需要与艺术家进行长时间的沟通和测量。整个自行车的制作过程通常要3至5个月,并且在开始制作之前还需要在等候名单上排数月甚至数年的队。但对于拿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爱车的那一刻,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 柏林最著名的钛合金车架艺术家Daniel Pleikies,也被称为“WheelDan”。他原本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后来逐渐成为享誉世界的钛合金车架艺术家。与其在各大车展和单车杂志上的名气形成反差的是,他只有一个单人的仓库作为工作室,没有聘用任何的雇员和助手。无数获得大奖的车架都是仅由他一个人一双手在小屋里完成的。对他来说,自行车的制作不单是工作更是生活。作为两个孩子父亲,家庭是他生活的绝对重心。在聊天中,记者了解到他对中国有着极大的热情,喜欢中国菜和中文,在他的德语个人主页上甚至写着八个醒目的汉字“德国手工荣誉出品”。这八个字其实正是对这个时代的德国车架制作艺术家的高度概括。 两个轮子上的柏林 记者所在的德国首都柏林,可谓全球自行车友好城市前十榜单中的一员,被称为欧洲古典自行车与车架艺术家之都。自行车在柏林承载得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符号。有一个单词叫作“柏林式时髦”(Berliner Hipster),古典钢架自行车和Vintage复古混搭风的着装就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元素。 在柏林和阿姆斯特丹,人们绝对可以通过路上的自行车来区分两个城市。不同于阿姆斯特丹街头运河小桥上优雅的“荷兰式”绅士车、淑女车,柏林人更喜欢的是纤细精致的古典公路车和飞驰在街头的“死飞”(由传统场地车或者公路车改造的),多了一点运动和冒险的刺激。柏林自行车协会会长、自行车改造专家秦宇同曾向记者表示,他经常推着自己的80年代意大利公路车在地铁上被一些老人搭讪,他们通常都愿意分享他们年轻时候参加过的比赛、喜欢的车手、那个年代的传奇,最后还不忘来一句“年轻的时候我也有一辆公路车”。 柏林有着浓厚的自行车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爱好者的圈子,自行车咖啡馆就是这些爱好者们的小据点。据不完全统计,柏林共有大大小小的自行车咖啡馆十余家,其中有大名鼎鼎的骑行服装品牌的同名咖啡店“Rapha Clubhouse Berlin”,有意大利古典公路赛Eroica的赞助商、世界最著名的古典钢架车店之一的“Steel Vintage Bike Café”,和有“钢架博物馆”之称的“CicliBerlinetta”,以及拥有自己品牌、服装和设计师团队的“Standert”。在自行车咖啡馆,你可以在享受一杯咖啡的同时,让技师对你的爱车进行保养。更多的时候,他们也是一次朋友间骑行活动的起点,在大家相约在某个自行车咖啡馆享受早餐之后开始一段充满欢乐的骑行。 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很多景致是其他交通方式所不能体验到的。无论是探访柏林墙、勃兰登堡门、博物馆岛,还是到城市绿肺蒂尔加滕散散心,或者寻找街头美食,你都可以找到适合你的骑行路线。当然,最受欢迎的自行车路线还是要数“骑车寻访柏林墙”——沿原来160公里长的柏林墙设计的专门自行车道,全程都有清晰的标识,在多处地点还有地图和多语种的文字介绍。今年刚好是柏林墙倒塌的30周年,换一种方式触摸柏林,通过自行车可以追寻更多德国近代历史的痕迹。总长160公里的环形骑行线路被分成了14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长度从7公里到21公里不一。每段线路的起点和终点都与公共交通接驳。而柏林的地铁、轻轨及区域火车一般都是可以携带自行车乘坐的,因此骑手可以根据自身的体力和兴趣规划“骑车寻访柏林墙”的线路。 铁马上的柏林铁骑士 在德语中,自行车在刚刚诞生时被称为Stahlross,意为铁马。在柏林,有这样一群骑着铁马的中国“骑士”,他们被称作Berliner Stahlrittere.V.(柏林铁骑自行车协会)。 柏林铁骑成立于2018年,最初由几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设计师和艺术家成立。不同于一般的自行车俱乐部,柏林铁骑更像是一个以自行车为载体的文化艺术组织,“铁骑士”这一名字也是向当年瓦西里·康定斯基的蓝骑士艺术风潮致敬。柏林铁骑协会会长兼创始人秦宇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协会从2018年开始筹建,最初的动机也非常简单,就是想找人一起玩儿车,在柏林我一个骑车的中国人都不认识,也没有想到能到几十人几百人,确实自行车某些时候是个社交型的运动,骑完车来两杯啤酒才是这个运动的真谛。但后来随着协会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就想,德国人眼里的中国人都是那种学习特别好,下了课就回家做饭打游戏,没什么社交,谈不上有趣,更没有Lebensstil(生活方式)的人。不过,我想改变这种成见,因此把它(协会)做成一个注册组织,把柏林铁骑打造成中西方青年文化交流的桥梁。” 作为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的海外游子,对自行车依旧有着骨子里的亲切感和热爱。欧洲是自行车的发源地,德国人德莱斯更是自行车的发明人之一。柏林铁骑协会更像是一座流动的自行车博物馆,基本上大部分的会员都有两辆以上的自行车,这些自行车多少都有些来历,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车都有。会员们从跳蚤市场和线上收藏者网站购买这些车辆,还非常精心地修复和保存。这些收藏本身就是可移动的历史,承载了意大利、德国、荷兰、英国的自行车发展历史。这些收藏同时也是一些协会内一些课题的重要实物资料来源。 秦宇同介绍,“除了对自行车本身的喜爱与研究,柏林铁骑更加注重对欧洲社会和历史的探究,并且设计了一种以自行车为载体叫作”Kiez-Tour“活动方式,即小区域的文化深入探访。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历史和特点,他们的成因各不相同,有的源于政治,有的源于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