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不搭后语 桥的成语 巧妙绝伦 巧妙绝伦的意思 寝不安席的意思 青灯黄卷 清静的意思 清静无为 |
大气开放 “国际滨” 2018-12-19
文/记者 孟娇 李婷婷 高新区(滨江)报道组 余小平 宋桔丽 “小莲花”绽放世游赛,也惊艳了全世界。 这里原本是一幅江边农民躬身耕种“一亩三分田”的乡村图景,从一片滩涂到“长”成一座国际化气息浓厚的现代化新城,滨江只用了二十几年。 在开发、建设的历程中,“开放”始终是这座科技新城的关键词。 通过“产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环境国际化”,全面构建开放格局,与世界交融发展——而今大步迈向国际舞台的高新区(滨江),更被大家亲切地冠以“国际滨”之名——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体系峥嵘初显,不仅“引进来”的国际企业和人才加速聚集,“走出去”的本地企业也越来越多。 高新区(滨江)创新参与全球竞争,更赢得了官方肯定:前不久,一年一度的国家高新区大比拼“放榜”,高新区(滨江)的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从第九名升至第四名。 让“国际滨”更有国际范,就要有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大贡献和大发展。围绕一点,高新区(滨江)始终有着坚定的方向——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高地,提升“国际滨”的全球配置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产业报国”大情怀 11月底出炉的“2018年度全球安防50强”榜单,前三名里高新区(滨江)有其二。 其中海康威视以53.6亿美元的营收持续领跑,连续六年蝉联全球第一;大华股份紧随其后,凭借2017年度26.8亿美元的营收和41.4%的增速,跃居排行榜第二。 再加上宇视科技,可以说是智慧安防产业的BAT。 这些担当全球安防领域之主要角色的企业,均深植高新区(滨江)的土地上,并且都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快速成长为现在的行业领军企业。 究其原因,除企业坚持创新、重视技术以及市场预见力外,跟高新区(滨江)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密不可分。 “什么叫产业国际化?就是要让好产业在滨江发展壮大起来,让好企业根扎在滨江,发展起来又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此前詹敏不止一次表示过,高新区(滨江)已培育了一大批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领军企业。 事实上,推动产业国际化是高新区(滨江)一以贯之的战略布局,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鼓励企业扩大出口、鼓励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鼓励企业海外投资等,同时还设立了1亿元海外项目投资基金。 在高新区(滨江),以阿里巴巴、网易为首的智慧互联产业集群,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为主的智慧安防产业集群,以新华三、华为通信为代表的通信制造产业集群和以连连科技、pingpong为引领的网络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具备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走出了一条主导产业突出、高新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之路。 凭借产品、技术、资本走出去的国际化企业,也引领高新区(滨江)产业国际化高速发展——截至今年10月底,高新区(滨江)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6.5%,出口前20名企业累计出口272亿元,占比75%,同比增长21.42%,拉动全区增长15.4个百分点。 “推进产业国际化,具备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才是真实力、竞争力。”在詹敏看来,推进产业国际化,不仅是增强“国际滨”的全球配置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更是一种“产业报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今年,斯坦福大学博士Michael带着他领衔的项目落户滨江,像他一样的“洋秀才”并不少见,截至今年11月底,今年一共有210位外国人才带着技术和项目打算在滨江大展拳脚。 有着“国际滨”美誉的高新区(滨江),汇聚天下英才,可以说,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才在同一家企业上班、在同一个社区生活,这样的一幅图景已经在“国际滨”的卷轴上徐徐展开。 波汉,一个来自伊朗的留学生。11月30日他带着开发高纯度甜叶菊的项目参加了杭州首届“启迪杯”国际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他说,“比起其他地方,更想留在滨江创业。” 在滨江,像“启迪杯”这样的国际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启迪国际滨外创基地 “物理空间+专业服务+国际交流”的运营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如波汉一样的外国人选择滨江。截至目前,高新区(滨江)已累计引进27个国际人才创业创新项目落地。 人才纷至沓来的好生态,离不开高新区(滨江)率先推出的海外引才计划,经过“5050计划”和“人才新政30条”的不断深耕,这座科技新城形成了一个“蓄水池”,全球各地的人才因子向此处汇聚——截至今年11月底,该区引进各类人才29683人,增长15.3%;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1138人,海归人才创办企业138家,累计1379家。 九年九个亿,这是高新区(滨江)实施“5050计划”、用开放姿态吸引国际化人才的诚意。今年8月,经省政府同意,高新区(滨江)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成果创业创新机制改革在全省复制推广。 如今的高新区(滨江),人才集聚度、高端化和国际化均呈现良好态势,分析背后成因,高新区(滨江)的开放理念清晰起来——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分国内国外,不讲年老年轻,不管曾经成败,只要有技术,就支持。 加速推进人才国际化,创造更优国际人才生态环境。这些来自全球的创新人才,不仅将为高新区(滨江)带来更多与国际接轨的新创意、新技术,也将助力高新区(滨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满眼风景“国际滨” 一场初雪,让枕着钱江水的“小莲花”变得梦幻轻盈。斯里兰卡国家游泳队的教练Manoj说,去过很多国家参赛,“‘小莲花’既漂亮,又专业。” 这是对杭州的肯定,也是对“国际滨”的赞美。 来自爱尔兰的布兰顿说,他最喜欢在好天气里沿着闻涛路的最美跑道骑行,他喜欢滨江悠然的生活氛围。 来自瑞士的Didier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郭荻”。从上海来杭州创业的他,对滨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印象非常深刻,“滨江区政府的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让我非常惊喜,办事过程太顺畅了,体验非常棒!” 五湖四海的人,因各自的缘由选择滨江。而广聚天下英才的“国际滨”也因产业和人才的国际化,而越来越有“国际范”。 今年5月5日,高新区(滨江)来自全球各地的25万名创业者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首届滨江人才节。 人才节包括以“快乐创业,幸福生活”为主题的主会场活动和高层次人才沙龙、海外创业项目路演、知识产权讲座、人才服务体验等多个分会场主题活动,为人才和创业者扩大创业社交圈、了解更多创业政策创造了国际化的交流环境,甚至成为创业者们快乐减压的“狂欢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