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城瑞妮 潘富强 石原铃华 星光大道20120422 民谣吉他在线调音 张姬珍 狂龙惊艳 海红快递单号查询 动态图雨后小故事 科乐比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大型网络系列发布江苏改革开放进行时”节目,今天发布的是扬州专场。 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也是引领“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扬州连续17年出台的“一号文件”,这些“一号文件”主要内容有哪些?扬州又是如何推进这项工作的落实?扬州广大人民群众又有哪些切身感受?接下来有请本场发布人——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洁。 陈洁: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本场发布人陈洁。 “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有稳定的就业”,这些民生,人人都需要、天天不可少,是民生工作的底线,也是建设幸福扬州的根基。 从2002年开始,扬州市委、市政府连续17年出台了关注百姓、纾解民困、改善民生的“一号文件”。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基本民生问题抓起,每年集中力量办几件大事。城乡区域供水全覆盖、“八老”改造、“不淹不涝”和“清水活水”城市建设、“1161菜篮子”工程、“115”鲜奶工程、公交优先、被征地农民转保等等,务实的举措、切实的成效,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从每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来看,扬州坚持聚焦核心问题,把就业和创业作为所有民生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推动城乡居民不断增加收入;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处理好“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关系,突出贫困人口、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坚持城乡统筹,处理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关系,突出解决城市交通、餐厨垃圾处理等一批老大难问题。 【视频解说】改革开放40年来,扬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关注民生工作。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力的不断增强,出台的“一号文件”内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送给百姓的“大礼包”越来越厚实,民生工作逐步从“解困民生”走向了“普惠民生”“和谐民生”“幸福民生”。特别是今年的“一号文件”,含金量更高。今年出台的第17个“一号文件”,包括10个核心板块、34个重点民生项目,列出了239项具体目标任务,主要包括教育优先发展、富民增收、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美丽中国扬州样板、宜居颐养社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市管理服务和平安扬州建设等方面内容。 陈洁:应该说,扬州2018年“一号文件”,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扬州市委、市政府一对一、实打实、面对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行动;体现了鲜明的扬州特色,聚焦了今年扬州市承办的省运会和省园博会,是历次“一号文件”中覆盖面最广、含金量最高、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最大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成为百姓最关心的文件、干部最用心的工作、人民群众最开心的工程。 “一号文件”聚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办好民生实事促进“百姓富”,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为锚定“富民坐标”,扬州的做法是:将就业富民作为第一路径,创业富民作为最大潜力,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民生。 【视频解说】为让百姓“有稳定的就业”,扬州加快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每年推荐的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富民增收总抓手,以全省首个全国小微城市创新创业基地城市示范为引领,把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增加收入放在重要位置,让老百姓的“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近年来,扬州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幅分别为8.9%、9.9%。 为帮助困难家庭,不让一个人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扬州市委、市政府还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确定实施创业扶持、就业援助、生活救助和政策保障“四大工程”,组织26474名党员干部参与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 陈洁:17年来,扬州持续完善救急难工作制度机制,救助各类急难对象1.1万人。扬州救助急难家庭的实践探索入选《全省基层改革100个案例精选》,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 在收入增加的同时,群众对社会保障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扬州坚持把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从群众最期盼、最需要的环节抓起,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踩着百姓脚印干实事,不断打造民生幸福的“升级版”。 特别是教育,关乎孩子的未来和每个家庭的幸福,是最根本的民生。扬州坚持把教育强市作为基础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均衡配置资源,切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视频解说】这些年,扬州总计投入100亿元,完成各类学校的基本建设,所有县(市、区)均创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2017年,高考每万人口普通类本二以上达线率首次列全省第一。投资近40亿元同步建设的两所高校——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和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有学上,还要上好学。为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扬州通过“组团办学”“教师交流”等工程,推动教育资源均衡优化配置。今年,全市又提出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着力解决“入园难”“择校热”等突出问题,同时大力发展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提升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陈洁:除了“一小”,幸福民生还有“一老”。扬州致力打造“颐养之城”,不断健全养老体系,加快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到2020年,计划创建100个宜居、安居、康居、乐居的颐养社区。对扬州的工作,央视《新闻联播》也曾点赞。 【视频解说】在2016年12月24日晚的《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中,扬州市双桥街道虹桥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被重点关注。报道介绍说,江苏扬州把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作为全市民生幸福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开设93个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人安享老年生活。 社区老人: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跟大家在一起比待在家里还要热闹,家里只和老奶奶两个人在一起,到这里来,都是大家一起玩玩,大团圆,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社区老人:社区特别照顾我们,我们老人实在是开心得很,哈哈。 陈洁:办好民生实事,要真情实意,也要真金白银。近年来,扬州每年把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用政府“紧日子”换来百姓“好日子”,从百姓最难、最急、最盼的事入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以“钉钉子”的精神,集中力量办成了几件大事。 【视频解说】投入120亿元,铺设地下雨污管网582公里,基本建成“不淹不涝、清水活水”城市,成为扬州人交口称赞的“里子工程、良心工程”。 累计投入170多亿元,用5年时间实施了老小区、老街巷、老庄台等“八老”改造工程。让扬州城市美丽变身,市民生活品质改善,市民称赞“八老”改造,是我市最为系统、投入最大的一项实事工程、民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