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骑行天下 >

大学生为家乡环保出发:从孝感到上海 19天骑行千余公里(2)

时间:2018-10-14 13:47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今年2月的十堰骑行是黄希第一次远程骑行,至今想来依然觉得后怕:骑着骑着,突然公路塌方;喝水间隙,前面公路上落下十几块沙包大的石头。早期的骑行经历既是锻炼,也可以让父母放心。黄希说,出发之前他给家人做了
邪恶动态图 番号 天天基金净值表 皇弟的失宠新娘 重生之崛起在1996 苗秀丽 硫化喷妥撒纳剂 80000歌曲 男女做一次爱过程图 iftmoodle ooxx图

今年2月的十堰骑行是黄希第一次远程骑行,至今想来依然觉得后怕:骑着骑着,突然公路塌方;喝水间隙,前面公路上落下十几块沙包大的石头。“早期的骑行经历既是锻炼,也可以让父母放心。”黄希说,出发之前他给家人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才说服他们。他还特意到学院的团委盖章,证明自己的学生身份,然后到孝昌县、周巷镇政府拿到盖了公章的证明。

骑行到上海时,黄希与在沪工作的姐姐黄欣见面。黄欣说,她最担心的是安全,“露营会不会有危险,路上交通安不安全……尤其是那几天有台风,每天都在跟他保持联系”。

其实,黄欣心里还有隐忧,那就是弟弟略显“高调”的环保宣传。

大一时黄希徒步回家就有武汉媒体报道过,以前过年回家,总有亲戚朋友会当着黄希的面说他上新闻了。黄欣曾在网上看到一些负面评论,忿忿不平,“有人说他是在网吧把钱用完了才走回家,还有人说就是‘装’……”黄欣忍无可忍,匿名去留言反驳:“这简直就是网络暴力,尤其是对涉世未深的学生,会带来很大压力。”

骑行沿途,黄希会在网络上分享每天行程,不少人留言鼓励。这次骑行被媒体报道后,也有亲戚在“黄氏大家庭”微信群夸他“敢闯敢干,很不错!”

“也许对他而言,分享每天的行程也算是一种支撑力,帮助他自我监督。”但黄欣担心这种高调的方式可能会来不利影响,“我希望他不要太在意得失,不要太在意是否会得到别人的关注。”

实际上,即便是“绿色江城”这类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的环保组织,也会面临“是环保还是作秀”的质疑。

今年3月,绿色江城组织志愿者在沙湖边开展“每月湖泊清洁日”活动,一名老人指着正在捡垃圾的大学生说:“这里本来就像个垃圾场一样,应该是政府来管的,父母花那么多钱让你们到学校不是捡垃圾的,应该好好学习,每个月来捡一次垃圾作秀有什么用?”经过好一番解释,对方才理解。

在骑行路上,黄希也遇到过特别冷漠的人,直接声称环保与其无关,甚至还劝说“大学生不要再浪费时间”,黄希笑笑便走开。

记者曾追问黄希为何要专门准备笔记本并去环保部门拜访,黄希坦诚回答:“问卷和留言集中在一个本子上,只是为了方便。”他说,沿途宣传环保才是最重要的,“说不定以后可以把它拿给我儿子、孙子看,告诉他们我做过什么,这是我唯一的私心。”

为家乡出发

“家乡不只是我走上环保路,潜移默化的源动力,也是我走上环保路后,窥探中国乡村环境变化的缩影。”自去年8月初起去农村教村民垃圾分类的陈立雯说,家乡的垃圾问题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今年7月下旬,这位海归硕士最终下定决心回到家乡从事垃圾分类,时常坐着一辆农用三轮车,挨家挨户收垃圾。

在这个夏天,陈立雯所经历所感知的,是意料之外的村里人的支持,“他们渴望被组织起来,改变目前垃圾随意乱倒的环境,让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近年来,有不少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普及环保。两年前,黄希刚进入大学做自我介绍时说,自己之所以选择环境工程专业正是因为看了一部关于环保的纪录片,让他想起从小生活在采石场附近的人。

黄希的家在孝昌县周巷镇,外婆家距离他家三四公里,那里三面环山,风景优美,儿时他常和姐姐一起爬山,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山里开了多个采石场,三面的山都被挖没了,夷为平地,从他家走到外婆家的路上到处是灰尘,连路边的树木也看不见绿色。黄希外公的腿是被采石场的石头压伤的,至今仍时不时去医院检查。好在近年来,附近的采石场几乎都被关停,生态环境在逐渐好转。

大二时,黄希接过学院环保协会会长的职务,那段时间环保协会新老更替、人员流失,只剩下寥寥数人。黄希带着协会成员参加湖北大学生绿植领养活动,在学校举办环保表情包大赛,还到汤逊湖边清理道路垃圾、测水质,协会规模壮大到50多人。

此次暑期环保调研活动成员之一的陈杰来自上海崇明,他负责在崇明和宝山做问卷调查。8月21日,他与黄希在崇明岛会合。生物工程专业的他之所以参加环保课题,也与身边环境有关。小时候陈杰住在农村奶奶家,在小池塘钓螃蟹、龙虾,但是后来虾蟹日益少见,甚至有时会在河里看见农药瓶。

“出发点就是想关注从小生活的环境,毕竟崇明最大的亮点就是生态。”陈杰说。上海崇明岛,由长江冲积而成,是上海市乃至长三角的重要生态屏障。去年6月,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了将崇明岛建成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通过立法保障崇明“生态立岛”、绿色发展。今年9月5日,2018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开幕,这是上海明确“要举全市之力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之后的首次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专家齐聚,为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建言献策。

近两年陈杰再回老家,发现变化颇巨:曾经发臭的小河,经过治理后不再丑陋;农村还实行了垃圾分类,奶奶家以前只有一个铁皮桶,现今村里给每家每户都发了两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每天都有人回收,一只“可烂”,另一只“不可烂”,简单易记,老人和小孩也能分得清晰。“我和黄希在崇明做问卷的时候,碰到的外来工作人员都说这里环境好。”陈杰说。

推广垃圾分类的志愿者正是崇明生态环境改变的要素之一。他们要挨家挨户说服村民,还要翻开垃圾桶“现场教学”。原先老百姓不理解,埋怨志愿者“没事找事”,自嘲“农民不乱扔垃圾就不错了”,而今一日日耳闻目睹,从不习惯到习惯,也就亲眼见证了家门口的环境渐渐有了起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