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骑行天下 >

行者无疆:共享骑行探索之你我同行

时间:2017-03-06 11:42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奥银湖杉思享会(奥银湖杉基金年会)旨在搭建奥银湖杉基金投资者与基金投资项目间的深度交流平台,首届思享会于2017年1月22日在金桥红枫万豪...
www.26qq.cn 水立方的神奇外衣 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水中迅捷之鲨鱼牙 水浒英雄谱之神医安道全 税晶羽 顺优吸油茶 说和做的熟语 思凡番外之磕磕绊绊 私立圣皇曼女学院

奥银湖杉思享会(奥银湖杉基金年会)旨在搭建奥银湖杉基金投资者与基金投资项目间的深度交流平台,首届思享会于2017年1月22日在金桥红枫万豪酒店召开。

思享会上奥银湖杉创始合伙人 CEO苏仁宏(奥银湖杉基金投资策略)、晶丰明源CEO胡黎强(从0到1创新创业之路)、曼恒数字CEO周清会(VR领域哪儿水深)、云动创想CEO曾德钧(从匠人精神到猫王科技文化品牌)、昂华自动化CEO陈亮(新能源汽车及自动化系统发展机会)和行者CEO蒋旻宸(共享骑行与社区骑行经济)分别做了分享。

经奥银湖杉整理后,进行系列分享。

奥银湖杉:2016 资本寒冬,O2O退潮,裸泳无数,互联网少有的亮点便是“共享单车出行”,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热点;诸如:这是超级大坑(重金铺车,重运营,难维护)啊;烧VC的钱只是解决了一个公益项目;滴滴成功在于用的别人车,分共享的钱,共享单车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著名创业学教授龚焱,提出判断共享模式是否具有生命力,有三条标准(俗称龚三条)

1、重构体验。一个共享模式相对原有的用户体验是颠覆式的提升,它不只比原来好了50%或100%,而是5倍甚至10倍。

2、重构价值。充分地释放闲置资产和碎片化时间,对原有的价值进行充分释放,对价值进行重构。

3、重构连接。对服务的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连接。

2017 注定各大资本加入战队,摩拜单车、OFO等重演当年共享打车的江湖厮杀。相对照的是,风景那边独好,2016年底,吴晓波、曹国熊的头头是道基金宣布投资“国内最大的骑行社区APP行者”,他们以另一视角看到:

行者之骑行运动对消费者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体育项目,更是一种健身和开拓视野的需求,骑行运动的发展,既有消费基础好的发烧友用户存量,又有潜力巨大的消费者增量,骑行以及延伸的周边服务是万亿级的。

奥银湖杉思享会系列之四:

行者无疆:共享骑行探索之路

蒋旻宸 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后获得英国伦敦国王学数学系硕士学位,在英期间曾辅修皇家艺术学院产品设计。毕业后工作于投资银行和供应链管理公司,2012年带着积蓄回国创业;2014年创立并担任上海大不自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2014年10月发布国内首款智能自行车基本概念,2015年初收购国内最大骑行软件行者,带领团队打造属于这个时代的骑行生态系统。

今天我将和大家介绍一下行者,并分享一下创业的经历。我自2012年从英国读书归来,创业至今,四年有余。尽管我不像一些前辈,深耕十几年,对于该领域有一些结论性思考,但是我自己在创业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变化,引发了对自行车行业深度的思考,加之时下自行车这个话题比较火,我愿和大家交流下我的经历和想法。

起初我们团队做的是智能硬件。

2014年初,我们那时候团队很年轻,从零开始做“智能自行车”。其实,“智能自行车”一词,是我们团队原创的,在此之前,并没有这个概念。我们从研发、软件、硬件,乃至通信协议,各方面都自己做,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做的锁跟摩拜单车的逻辑很像。总的来说,当时对产品还是比较认可。做到2014年底,这个项目完成了100万众筹。

2014年底有一个机会,“行者App”(下文简称“行者”)的个人开发者联系到我,他想出售予我。那时候拿了A轮投资,所以我们团队就讨论这个问题。

最终我们把行者收购了,并且停止了之前的智能自行车项目。

在当时环境下,智能自行车发展态势很好。我们当时是完全放弃所做的智能自行车项目,将所有的能力都投向行者。

这个过程,是不断决策的过程。有的时候放弃一个项目,不是项目本身不好,是你经营这个企业,你如何更好把资本效率用起来,更好快速实现目标。

当时做行者一个重要的逻辑,数据显示:2015年1月份,行者有90万用户,行业排名第一,同期排名第二的有70万用户。冬天很冷,北方没有人骑车,而冬季行者增加了两万用户。我们评估行者平台价值很大,潜力也很大。当一款产品,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仅靠产品就可以吸引用户,冬天就有两万用户加入这个平台,这个口碑和影响力非常值得期待。

然而,我们做智能自行车的成长曲线则缓慢很多,做一个品牌并非说研发、众筹、销售,就结束了。它还有配套的售后服务,还有很多技术迭代,才能把一个品牌做好。当时考量了一下:众筹的车会如期生产,智能自行车的品牌会保留。由于机缘,将行者收购过来,我们优先发展行者。未来资金充裕,有足够时间和耐心的时候,我们再把之前做的智能自行车发展起来。以上是我们做行者之前的一些经历。

我们收购行者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赋予其一个文化精神。

我自己本身是户外爱好者,我爱徒步,我爱登山。户外界,关于为什么登山,许多山友会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 甚至许多山友团聚时,说起这句话,会抱头痛哭。我在知乎上搜“你为什么会骑车?” 大家都没有一个固定答案。事实上,我们的用户是非常专业的,是骑行领域金字塔尖用户。截止2016年底,我们有500多万用户活跃在这个社区上,全部是骑行深度发烧友,总的里程是超过5亿公里。

我们接手行者以后,苏总观察我们很长时间:一个硬件团队,品牌硬件做得不错。一个平台和社区是完全不一样的逻辑,能否运营得好?经过半年的时间证明,我们团队不只会做硬件,是真的对骑行有深入的了解,可以做好行者。

我们三个核心产品:路书,智能硬件,数据分析。这是我们不用花钱做推广,在两年时间里面获取400万用户的原因,并且我们获取的用户非常垂直、留存率很高。在行业里,具有显著的优势。 我们目前基本上是一个产品化的团队,工程师通过自己对于骑行工具产品的理解,把用户抓在自己的手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