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莉老公 东北聚龙堂 东风之眠 东京灰姑娘国语 东张中学教务处 洞悉达库鲁的秘密 斗波门 杜兵猎犬 杜达雄2013已碎 段丽阳博客 |
    人民网成都11月3日电 都江堰市十三届市委围绕“旅游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取向,大力推动全市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构建起了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都市国际旅游名城的社会效应持续释放,社会信心进一步提振。现在的都江堰市,不仅越来越受游客青睐,而且一批旅游品牌正在形成。     全域旅游     旅游经济提质增效     全域旅游,是本届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提出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旅游新理念。回首过去的几年,自都江堰市提出“全域旅游”理念以来,全市的旅游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一城两区”得到组团式发展,第一次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旅游文化主题活动市场化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看点”正在成为全市旅游的魅力符号;成都?都江堰双遗马拉松赛和西部音乐节已成为都江堰市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成了上“马”下“西”的旅游“双响炮”;投资55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建设顺利推进;古城区的业态调整正在进行;乡村旅游发展风生水起,崇义镇、向峨乡、天马镇、柳街镇、安龙镇、龙池镇等乡镇正在形成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而因为旅游文化主题活动的市场化改革,使旅游不再有淡季,安龙、柳街、天马等原来的旅游“冷僻地”变成了“人气地”,旅游活力得到了充分激发。以安龙镇为例,2015年1至5月,安龙镇海棠公园就接待游客2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6.6万元。更重要的是,安龙镇还借力“踏青之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规划了“赏花经济”“海棠文化”的发展方向。     细心的人都会发现,近几年,都江堰市的旅游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态势,无论是游客量、旅游综合收入还是游客在都江堰市的停留时间,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旅游“粘性差”的瓶颈正在被打破。游客到都江堰市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游客来了后愿意住下来,因为都江堰市越来越好耍了。     全域旅游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使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影响力大大提升,有关资料显示,都江堰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来,旅游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数、旅游就业人数等主要指标和产业规模均处于成都市前列。     2014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2014.06万人次,同比增长6.7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77亿元,同比增长9.97%。     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2145.9万人次,同比增长6.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2.75亿元,同比增长22.85%。     2016年1至9月,全市游客接待人数1804.98万人次,同比增长3.5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2.43亿元,同比增长27.28%。     从这些数据来看,旅游综合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游客数量的增长速度,这就是旅游提升和转型升级的漂亮答卷!     提振效益     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近几年来,都江堰市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发展计划,找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切入点,在转型升级中扩增量、优存量,有效推进以旅游业为核心、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主动抢抓成都加快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机遇,积极争取省级服务业改革试点,着力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布局启动旅游纪念品、集散服务、户外运动、风情美食、中医养生、古玩字画六大特色街区建设;持续抓好“600家服务业企业(门店)引进计划”。     大力发展“两型”工业。重点围绕工业提质增效,优化项目引进。集中抓好工业发展规划和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未来工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支持园区企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产业园区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突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精密机械制造、现代医药、健康食品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软件信息开发等相关产业,着力引进了一批产业龙头项目。“两型”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工业增量持续做大,2015年,新引进富士鑫电梯等7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岷安生物科技、康特能药业等7个项目加快建设,跃民中药等3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引进26个项目盘活闲置标准化厂房2.2万平方米。工业存量项目不断优化升级,全市新上规企业11家,海蓉药业、宁江弘福等55个项目完成升级改造,成功推动春盛中药在新三板上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2家,华都核能等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内领先水平,工业承载能力有效夯实。     优化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进“农旅结合”,突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都江堰市把打造成规模大地景观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面,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紧扣“一个中心、四大功能区、四条景观走廊”规划,聚焦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项目、农业主题公园项目等重点领域,遵循“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景观化布局”理念,加快推进“10万亩猕猴桃聚集区”“10万亩粮经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把做强特色农产品作为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打造了越来越多的“都江堰造”有机农产品品牌。     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税收分别完成275.38亿元、180.14亿元、22.96亿元、16.9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位列成都市各区(市)县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8.38亿元、增长9.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和10.2%。     创新发展     品质城市展现魅力     创新、品质是近几年都江堰市旅游业两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都江堰市通过创新提升旅游品质,提升城市品质,使都江堰市越来越有吸引力。     崇义镇的乡村旅游、安龙镇的海棠公园、向峨乡的猕猴桃风情小镇、虹口的漂流等等,都是都江堰市创新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小小音符。因为创新,都江堰市旅游由观景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     旅游创新是全方位的,既有很多小音符,也有投资达55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等大手笔。而创新和品质是一对孪生兄妹,“两高、三轨、三改造”的实施,使都江堰——成都的同城化步伐加快;双流国际机场直通车的开通,使游客在都江堰市就能很方便地赶航班。在新闻中心工作的邓女士家在成都,她每天都要回家,她感觉这样的日子挺好。她说:“坐地铁、快铁都很方便的。”和她相反,记者一位朋友家在都江堰市,他在成都一家公司上班,也是每天回都江堰市,他说很方便。都江堰市各方面品质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方便、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