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贝莉 amazing fx 中字 autorun.inf.seg autotestballoon bdaremote behave造句 bf267 bjsj北京时间 brainpass v3 bxl xjp |
(崔华东崔宁华朱则野) 本报讯近日,丹徒区公布黄金周旅游经济数据,“十一”期间共接待游客49.81万人,同比增长20.2%;旅游营业收入1133.5万元,同比增长273%。在区民族宗教旅游局局长张武民看来,这组数据较为客观地呈现了当前丹徒区旅游业的发展状态,值得关注的是旅游业收入大幅增长,预示着丹徒区旅游业质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域旅游”模式已经开启,旅游经济体量不断壮大,“新引擎”作用凸显。 留住了游客就是留住了富民的机会。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体验式旅游为人们所期待。丹徒区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游、农家乐一直是传统旅游项目。“传统旅游必须告别‘走马观花式’的看景旅游时代,向着休闲度假旅游转变。”这在丹徒区已成为共识。如何留住游客?今年9月,丹徒区组织了一场主题为“特色民宿·探索实践”的高层论坛,旨在为全区民宿产业发展指方向、开良方、解难题。江心洲生态园区四面环水,交通不便,以往游客通常当天往返。正是看到了游客的需求,目前园区已建有景观特色型、乡野田园型、文化体验型、艺术展览型等不同类型民宿14家,年底将达到22家,住宿的日接待能力将提升至300人。民宿项目让当地农民获得了更多旅游财富。 文化资源是现代旅游的第一资源。丹徒区实施文化旅游创意战略,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和价值。其中,镇江中国醋文化博物馆、中国米芾书法公园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文化品牌。同时,该区积极探索域内历史传统、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等与自然景观以及游客审美和情感需求的有效对接渠道,实现文化内涵与自然景观的有机交融。例如,槐荫村作为“天仙配”传说的发源地,早已深深地烙上了“爱情公园”元素,成为丹徒文化与旅游“结姻”的典范。此外,南乡田歌、南乡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旅游文化也在旅游发展的放大效应中得到传承与弘扬。 “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是丹徒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在探索更加符合需求侧的旅游发展战略中,该区始终坚守“生态”底牌,将其优势最大化。“2016最美中国榜”日前正式发布,丹徒区以“一座生态与自然、文化与特色、旅游与休闲在这里和谐共荣的城市”入围理由,从众多参评对象中脱颖而出。
url:,id:0 不仅如此,在丹徒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今年4月初,“2016中国丹徒旅游文化节”开幕,时间跨度从4月至12月历时9个月,全资源整合了丹徒区原有的17个旅游主题活动。其中上党黄桃节,长山茶文化节,江心洲野菜节、柑橘节、无花果节等节庆旅游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也让一些曾经滞销的农产品变身“香饽饽”。高陵村黄桃种植户许先生告诉记者,前年他种植的黄桃两三元一斤没人要,烂在地里很多;今年黄桃节上10元一斤,供不应求。 [责任编辑:yfs001] “数据起伏的背后是丹徒区旅游业质的提升,是传统观光游逐步向休闲度假游转变,是农家乐到民宿经济的嬗变。”据张武民介绍,丹徒区立足域内旅游资源,通过生态优势的最大化、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旅游产品的精品化以及新旅游业态的培育和与多元产业的融合,全面构成“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对游客带来全方位吸引,游客脚步在放慢,旅游时间在延长,旅游消费在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