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资源枯竭城市到旅游名城的绿色跨越 阿尔山,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年轻的边境旅游新城,依山而建,因水得名,因生态而兴。阿尔山不是山,全称“哈伦·阿尔山”,是蒙古语音译,意为“热的圣水”,位于蒙古国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交汇处,地处兴安盟西北部,大兴安岭林区腹地,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拥有森林草原、火山遗迹、矿泉温泉、高山湿地、河流湖泊、峡谷奇峰、冰雪运动、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集原始性、神奇性、多样性于一身。 生态资源得天独厚 一直以来,阿尔山市是大兴安岭林区典型的森林资源型城市。由于多年的开采和利用,阿尔山市因森林资源日益枯竭而直接导致以林木资源为依托的主导产业的萎缩,森林可采林木资源已近枯竭。为摆脱森林资源枯竭、林业产业衰退的困境,在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经济转型方面,阿尔山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自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后,阿尔山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对森林、草原、湿地的保护力度,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深山远山林场址搬迁等工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境内河流、矿泉等资源进行全面普查。重点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建立了中蒙区域联合防扑火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对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同时,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深入开展全民植绿、护绿、兴绿、爱绿活动,加大重点区域绿化力度,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利。 立足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阿尔山市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火山温泉国家地质公园、内蒙古自治区十佳文明城市、内蒙古自治区滑雪之乡、中国自由式滑雪训练基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中国冬季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中国气候生态市、“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黄金精品旅游线路的亮点。2017年2月,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年5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1次会议正式批准,阿尔山市成为我国第34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2019年,阿尔山市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气候标志城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从昔日默默无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旅游胜地,阿尔山市不断探索和践行属于自己的旅游发展之路。 城市建设别具匠心 曾经,为林而生的林区百姓,一亩良田、两间小屋足以过上幸福的田园生活。如今,内具秀丽、外备欧洲风情的中心城区,融合区位优势、空间优势,拉开了新一轮城市发展框架。 阿尔山把全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建设,立足旅游城市定位,打造城市景观小品,城市基础设施面貌得到极大改善。随着城市规划布局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阿尔山逐步成为具备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的旅游口岸城市。如今,除公路外,阿尔山机场已开通阿尔山至北京、呼和浩特、哈尔滨、乌兰浩特、满洲里等航线,同时可以根据情况增开旅游包机业务;铁路已开通直达沈阳、海拉尔、乌兰浩特的客运列车。 近年来,阿尔山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契机,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观光农业,以启动“花海乐土”项目作为打造阿尔山市“旅游+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阿尔山市至伊尔施路段观景台西侧种植60亩油葵、50亩树莓、260亩道地药材、500亩紫花苜蓿;铁路东侧、公路西侧种植15亩黑心菊、75亩波斯菊。让绿化成为融在阿尔山血液里不可分割的细胞,分散在城里城外、街头河边,为小城输送着氧气,构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凭高远眺,阿尔缮河沿线似一条锦带将阿尔山市打扮得风姿绰约;漫步阿尔山市,五里圣泉、中心广场等系列城市景观小品彰显着城市综合品质,繁茂生长的绿地树木让人赏心悦目。 旅游资源独具魅力 阿尔山地处北纬47°的寒温带,年降雨量460毫米,夏季日均最高气温只有22。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阿尔山市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3万个/立方厘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洁空气标准,是一个“天然大氧吧”,外国游客赞誉这里“空气都可以罐装出口”。据东方空气网监测数据显示,阿尔山市全年空气质量均为优。每年从10月开始到次年4月,都是阿尔山的有效降雪期,雪期长达7个月,平均积雪厚度超过350毫米。正因为落雪早、雪质好,使这里成为国家滑雪队的冰雪运动训练基地。 |
- 上一篇:南宁:文明旅游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下一篇: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和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