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黑的布伦希尔特 安利股份 call me baby 魏宁海 魔物娘的同居日常 永丰房产 always 武汉17中教室门种子 |
从6人到2000多人,从市区到高海拔公路的穿越之旅,单车华丽回归—— 骑行,无法抵挡的诱惑 艰险之旅有激情也有死亡,想上路,要勇敢更要够冷静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13年02月25日 13:51:28 手机看新闻 我要投稿
陈昱彤环岛行至垦丁太麻里 郑定浩拍下了陈昱彤骑行至海边的高兴瞬间 王思骑行在海拔4950米的麻札达坂 王思在骑行途中啃冷馒头 舒炜和王思途经新藏线上的“面粉路” 台湾青年张书豪,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独自骑行2000多公里,从丽江到达拉萨。根据这个故事拍成的电影《转山》,令无数年轻人热血沸腾,但也让人觉得遥不可及。其实,这样的骑行故事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身边,在川藏线、滇藏线、青藏线和新藏线上,不断出现嘉兴骑行客们的身影…… 小女子新藏线的穿越之旅,两个小伙子台湾环岛骑行之旅,一个骑行达人几次骑行入藏,嘉兴的骑行一族,屡屡改写着人们对骑行的认识。从2006年至今,骑行客队伍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2000多人,迅猛发展的背后,众网友集体感叹自行车的华丽回归,直言无法抵挡骑行的“诱惑”。 43天2000公里的生死之旅 主人公:王思、舒炜 骑行路线:新疆——拉萨(新藏线) 骑行时间:2012年7月 骑行感言:骑一回,只为体验! “有些事,现在不做,这辈子都不会再做了。”26岁的王思这样告诉记者。 去年7月,淘宝店主王思骑行翻越界山达坂、昆仑山、冈底斯山等十几座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雪山,与老公舒炜历时43天,完成新藏公路的一次生死之旅。 “行车新藏线,不亚蜀道难。库地大坂险,犹似鬼门关;麻扎大坂尖,陡升五千三;界山大坂弯,伸手可摸天……”这段顺口溜,是新藏线艰险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境内最为艰难的骑行路线,新藏线也是国内骑行客的终极梦想。 出发前,几乎没有人认为王思能够完成骑行。王思的老公舒炜,29岁,曾三度进藏,是他让王思对新藏线动了心。 2012年7月10日,王思和舒炜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飞往乌鲁木齐。第二天,他们开始从新疆昌吉骑行,一路上艰险不断。 “海拔越来越高,我们的体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刚上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已经完全骑不动了,而且雨太大,根本无法骑行,我们冻得瑟瑟发抖。”王思在骑行日记中写道,从达坂到死人沟之间的无人区,一路上寸草不生,一条“天路”没有尽头,他们只能咬牙骑行。 骑行第19天,在麻札达坂, 王思摔车了,幸好被路过的部队搭救,缝了十几针。看着长长的伤口,不愿意中途放弃的两人决定继续前进。 8月22日,王思和舒炜终于骑行至拉萨,完成了骑行客的终极梦想。“在路上,甚至啃着冷馒头也是幸福的,骑行是一种身在其中的快乐。” 热血大学生的台湾环岛之旅 主人公:陈昱彤、郑定浩 骑行路线:台湾(环岛) 骑行时间:2013年1月至2月 骑行感言:找到纯粹的自我 1月22日,嘉兴大学生陈昱彤和同伴郑定浩,坐飞机到香港然后转机到台湾,从台北出发,途经新竹、台中、嘉义、台南、高雄、花莲等,然后回到台北,完成环岛骑行。2月6日,两人返回嘉兴。 两人都不是第一次当骑行客。早在2011年3月,他们就从上海骑行至西安,同年8月,又沿着川藏线(南线)一路向西骑行,到达拉萨。 相比以往的艰险,这一次他们选择了相对休闲的骑行路线。宝岛台湾,被浩瀚美丽的太平洋所环绕,陈昱彤描述了骑行中的几个画面: 在彰化,两人走进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的彰化精诚中学,感受沈佳宜和柯景腾相见的浪漫场景; 在西门町,两人推着单车走上街头,欣赏流浪艺人的行为艺术,感受繁华的夜市生活,品尝各种台湾小吃; 在垦丁,迷人的海岸线让人惊叹,他们用相机记录下美景…… 在微博上,陈昱彤晒出自己的“脱皮照”,画面惊人,他的腿上整片皮肤被晒伤,大面积脱皮,但陈昱彤并不后悔,“只有脚在车轮上,才能体会那种前进。” 北漂青年的10天回家路 主人公:陈豪 骑行路线:北京——浙江 骑行时间:2013年1月28日 骑行感言:27岁,再不热血就老了! “26岁到30岁是一段苦闷的历程,离成功仿佛太远,却又过了推倒重来的年岁,痛苦、挣扎是件好事,说明你还没有麻木。”作为一个从嘉兴到北京打拼的北漂摄影师,陈豪的心里时常有冲动和挣扎。 今年春节前夕,朋友眼中的“小清新”陈豪做了一个近似疯狂的决定,他买了一辆单车,决定要骑车回家过年。 1月28日,他踏上了骑行回家的路,每天他都会把进度写到微博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苏、浙江,一共10天的行程。 真正去做了才发现骑行根本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一天按原计划骑行157.5公里,从北京到天津静河,“人生中第一次一天内骑这么多路,觉得骨头快散架了,浑身酸痛。” 他再次上路却是问题连连。为了一颗轮胎上的小铁钉,他蹲在路边花了几个小时进行修理;之后又发现变速器有问题,直到遇到两个有经验的骑行客,问题才得以解决。旅途中得到许多热心人的帮助,这让陈豪心存感激,“真正暖到心里去了。” “一开始骑行时会很注意码表上的数字,感觉每一次踩下去都特别缓慢,心里愈发焦急。后来索性拆掉了码表,心里什么都不想,不想自己到了哪里,也不去想今天骑了多少公里。”陈豪说这是他在这次骑行中学到的重要一课。 |
- 上一篇: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骑行”
- 下一篇:长沙举行伴艾骑行活动五百市民为“艾”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