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荡不羁的反义词 放虎归山 放纵的意思 飞机上放鞭炮 沸沸扬扬的意思 纷纷扬扬 纷纷扬扬的意思 纷纷扬扬是什么意思 焚林而猎 |
说起上海,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它的繁荣。 为何如此大手笔? 到纽约的人,有机会必去“中央公园”。很难想象,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岛,世界最繁华的都市中心,有着如此完整的静谧休闲之地。 但不用过多羡慕,很快,在上海也会有类似去处——黄浦江边,曾经的世博园区,占地近2平方公里的区域,今年上半年将全面开工建设一座大公园。 如果算上相邻2.5平方公里的水域,上海市中心的这座公园,总面积甚至还要胜过中央公园。 为什么如此大手笔?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上海展露过自己的雄心:到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寸土寸金之地,不作商业开发,而是打造开放的大公园,显示出上海建设生态之城的决心。 还有一些大手笔,比如30座郊野公园,规划总面积600平方公里。目前落成的7座,凭借惊艳的颜值,已迅速在网上蹿红,成为上海市民出游的新去处。 最大的手笔,则属位于长江出海口的崇明岛,十几年如一日的保护,在上海乃至国内都是独一份。 占地1267平方公里的崇明,占上海总面积逾两成,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和海南的第三大岛。相比两位“老大哥”,崇明一直很低调。别说高强度开发,这里新建筑的高度,一律不得超过18米。 上海人说,这片处女地,要留给子孙后代作礼物。最难能可贵的,这么多年,“生态立岛”的理念不仅没变,还在不断深化。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2018年新春开工第一天,当时履新上海市委书记不久的李强就去了崇明,并在岛上待了整整一天。 这趟考察中,李强说,必须抓好、抓实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衡量生态环境好不好,就是要看鸟的翅膀往哪里飞,鱼的尾巴往哪儿游。” 规划与变化 上海要建生态之城,雄心很大,目标很细。新版规划中,上海还列出了一连串的指标。 2035年,全市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5%左右,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达标率达到100%,建成约2000公里的骨干绿道…… 蓝图很美好,紧接着的问题是,如何落实? 在过往中国城市发展中,规划“打架”致使生态用地被侵占的情况,并不鲜见。除了决心和定力,确保生态规划落地,同时也是个十足的技术活。 不过,对将精细刻在骨子里,擅长“螺丝壳里做道场”的上海人而言,办法似乎总比问题多。 早在2008年,上海就合并国土和规划部门,在全国最早实现了两规合一,即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合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上海进一步探索的“多规合一”,理念和操作亦领先全国。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些地区的党政代表团到访上海,一个常见的安排,便是“取经”先进规划经验。 公开数据显示,自新规起始的2017年算起,上海人均的绿地面积连续两年都增长了0.2平方米,至2018年底达8.2平方米。与上一个五年比,增速明显提升。 衡量生态环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一个标志性的数据,到2035年,上海的目标是该数据超过13平方米。 客观来看,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城市比,这一数字不算高。但与目前比,提升空间已经不小。考虑到上海自然生态资源的缺乏,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更要看到的是方向性的转变。作为中国顶尖城市的代表,经历粗放型的增长阶段后,上海正跟上国际名城的步伐,将城市的文明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 最近,澎湃新闻记者走了上海多地,从城市中心到远郊社区,看到城市绿道、街心花园都在实实在在推进。 让记者印象最深的,莫过黄浦江两岸。长江入海的喉吭之地,曾孕育中国近代最早的工业,如今见证了正在到来的绿色新时代。 今天,从外滩出发,无论北上还是南下,都能看到一片片绿色。绿色的道路、绿色的树林、绿色的草坪与花丛交错,保留的码头遗存也融入江景之中,成为生态之城最好的注脚。 以人为本 上海为什么要建生态之城?最直接的原因:为了人居。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至今仍被传诵。上海总结的更简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精致的上海人,生活从来追求惬意,经济发展到如今,舒适的人居环境,当然要人手一份。 更高层面上,在“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为国家重点战略的当下,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中央明确的“排头兵”和“先行者”,率先建设生态之城,也是应有的担当。 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落脚点,同样是人。 另一方面,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城市发展的需求。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的话来说,“哪里有好环境、哪里有好风景,哪里就有新经济。” 世界城市历史表明,具有生态优势的区域,往往能后来居上,引领全球发展。城市因人才而兴,而人才总是选择更宜居的地方,这条逻辑线也很清晰。 去年一份针对全球科学家的调查显示,上海是他们最受向往的中国工作城市,最重要的几条理由,除了城市文化,就是生活环境的吸引力。 当然,今天这个绿色发展的新时代,上海提生态之城的目标,不只是城市形象的提升,同样也是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