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旅游 >

寧國市自然資源部門助力生態旅游發展

时间:2018-11-29 11:42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皖南川藏線”,這條深藏於安徽省寧國市的險峻山路,近兩年成了游客心心念念的自駕勝地。它既有川藏線之險峻,又獨具皖南山水之幽美,被稱為“江南天路”,是安
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的主人公 金人三缄 津津有味的意思是什么 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 靳柯刺秦 晋级赛规则 劲舞名字 劲舞名字大全

“雖然旅游業越來越紅火,但我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沒有絲毫放鬆。”謝歡領著記者走進村民家中。記者看到,當地村民大都採用一套完備的生態種養鏈:種植農作物均不採用化肥,在林地上進行雞鴨豬等家畜養殖,不僅可以減少作物的病虫害,而且家畜產生的糞便可用作有機肥料,增加土壤肥力,保障食品安全。“鄉土人家”客棧老板張建華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家這幾年開起了農家樂,養的家禽家畜比較多,自己建了兩個50立方米的沼氣池,隻要不是節假日,沼氣基本能夠滿足日常的燃氣需求,發酵后的沼料還能用作農家肥,一年能省下2萬多元。”

地災治理撐起安全保護傘

發展生態種植業的另一個作用是避免家畜糞便污染水資源。在“皖南川藏線”上,不僅有青龍灣水利樞紐工程,還有綿延70余公裡的長江支流西津河,保護水資源尤為重要。為此,寧國市專門成立了青龍灣水庫管委會,並協調庫區涉及的5個鄉鎮向轄區村民宣傳水資源保護知識,並開展了專項行動,清理竹筏286條、自備船40余條,限制村民私搭浮屋進行非法垂釣,拆除浮屋40余間。同時,禁止村民通過電魚等方式破壞漁業資源,全面取消網箱養魚。

“皖南川藏線”,這條深藏於安徽省寧國市的險峻山路,近兩年成了游客心心念念的自駕勝地。它既有川藏線之險峻,又獨具皖南山水之幽美,被稱為“江南天路”,是安徽省唯一入選的“2018春節黃金周體育旅游精品線路”。以生態旅游撬動鄉村振興,該市自然資源部門是如何服務和保障這條“網紅路”的?

“皖南川藏線”的火爆,讓當地村民始料未及。他們不曾想到,以往每日走過的尋常山路,竟會讓“山外人”這麼著迷。而游客的造訪,也悄然改變著當地人的生活,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干起與旅游相關的行當。沿途可以看到,許多村民在路邊擺攤售賣筍干、葛根粉等土特產或竹制工藝品,一些村民成為沿線景區的工作人員,更多的村民變身為旅游創業者,各色農家樂、民俗體驗項目層出不窮。據統計,公路沿線游客光顧最多的方塘村和板橋村,各有超過110家農家樂。這些農家樂平均年純收入能達到8萬元,規模較大的則有15萬—20萬元。“現在的農家樂可是搶手貨,到了節假日,游客如果不提前預約,很難找到住的地方。”方塘鄉副鄉長謝歡自豪地說。

從寧國市區驅車10余公裡,便可到達“皖南川藏線”的起點。汽車在山中蜿蜒穿行,曲折狹窄的山路上不時有對向車輛駛來,十分驚險刺激。停車遠眺,深秋的群山五彩斑斕,水面上薄霧飄渺,時而有白鷺掠過,時而有漁舟駛過,宛若仙境。

“在實施地災‘大搬快治’的同時,我們還動員群眾爭當地災隱患監測員,現在每個隱患點都有專人負責,尤其是雨季,更是24小時巡查值守。”江澤洪告訴記者道。據了解,實施地災隱患綜合治理的兩年多來,該市國土局在“皖南川藏線”沿途的青龍鄉、方塘鄉,投入資金1394萬元,鄉村配套330萬元,進行了23處地災工程治理和搬遷避讓,使69戶211人遠離地災威脅,也保障了2個村民組400多名群眾和過往游客、行人的出行安全。目前,“皖南川藏線”寧國段沿途的地災隱患點,已從2016年的34個減少到11個。

“皖南川藏線”生態環境優越,物種豐富多樣,沿線的板橋自然保護區是亞熱帶東北部邊緣保存最好、林相最完整的原始森林,林地面積60余平方公裡,擁有近500種植物和近千種省級保護動物。特別是落羽杉國家濕地公園,擁有2000余畝落羽杉,既涵養了水源,又吸引了眾多旅游和攝影愛好者。

說起農家樂,就不得不提世京果園。這家經營了12年的“老店”,前不久被農業農村部、國家旅游局共同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農庄負責人彭世京談起果園的發展時說:“最初我隻想建一個經營採摘項目的果園,但當時旅游業還沒有發展起來,生意很不好,父親認為我不務正業,還反對這門生意。”如今,世京果園已經從6間客房擴張到可以容納120人住宿、500人同時用餐。

“皖南川藏線”的“橫空出世”要追溯到2014年安徽省舉辦的自駕游大會,組委會精心挑選了“皖南川藏線”作為大會推薦線路。“2016年國慶假期,‘皖南川藏線’累計進出車輛3.3萬車次,旅游總人次首次超過黃山景區,達到17.6萬人次。今年的國慶假期游客總量再創新高,日車流量就達到1萬輛以上。”該市國土資源局局長江澤洪告訴記者。

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讓當地村民鼓了“錢袋子”。然而,特殊的地質環境在成就美景的同時,也造成了地災的多發,束縛了旅游業的發展。“以前我們家的后山經常有大大小小的石塊滾下來,全家擔驚受怕,客人也都不敢來吃飯和住宿了,生意受到了很大影響。”方塘鄉潘茶村村民王府元對記者說道。

生態保護為旅游添彩

跟著王府元的腳步,記者來到他搬遷后的新家。這個佔地160平方米的院子干淨明亮,8間整潔的客房能夠滿足近20位游客的住宿需求。“搬過來好啊,現在這裡位置更好,交通更便利,客人也比原來多了,政府補貼了6萬元,自己建房隻花了不到10萬元,原來的老房離新房就幾百米,老房拆除之后,我們還可以在那裡種庄稼。”王府元說。

游客的增加給當地帶來商機,許多村民決定返鄉經營民宿,由此帶來的變化也讓潘茶村黨支部書記儲鬆林感慨不已:“治安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大家都忙著掙錢,哪還有閑心干違法亂紀的事!”他表示,下一步,當地還要依托鐵瓦寺“豆腐台”地質遺跡、高山茶園、板橋紅軍根據地舊址,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鄉鎮。

靠著“網紅路”吃上“旅游飯”

汽車行駛在山間,眼前青山巍巍,小河靜靜流淌,落羽杉被深秋染成火紅。在皖南的青山綠水間,一條致富之路正越走越寬……(程棋奎 江蔓 )

(責編:黃艷、金蕾欣)

由於“皖南川藏線”沿途多險山,耕地資源極為匱乏,處於核心路段的方塘鄉,人均耕地僅有0.4畝。前些年,為不佔用有限的耕地,當地民居大多依山切坡而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時刻威脅著群眾和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該市國土部門高度重視“皖南川藏線”沿線的地災防治,在加強宣傳和源頭管控的同時,對受威脅的村民住宅、行人路段等各類隱患分類施策,大力實施工程治理和搬遷避讓,消除地災隱患。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自然資源管理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大家都吃上了‘旅游飯’,農家樂遍地開花,但還是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沿線鄉鎮的村民擴建房屋的願望十分強烈,用地的合規性就成為了不容忽視的問題。”江澤洪說。為此,該市國土局出台了一套嚴格的用地審批程序,村民提交申請后,需要各鄉鎮國土資源所進行用地合規性審查,符合規劃的還要進行公示並提交鄉鎮統籌辦審核報批。方塘鄉國土資源所所長黃祖哲介紹,目前村民建房原則是“一戶一宅”,佔地面積不得超過160平方米,如果農家樂需要擴大規模,鼓勵村民對現有閑置民宅進行升級改造,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違規用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