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旅游 >

临夏旅游:让人成为最美的风景

时间:2018-09-17 11:47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据统计,临夏州2017年共接待游客15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42.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多亿元、同比增长46.3%。2018年清明小长假期间,临夏州共接待游客18万多人次
vspds 574 七瀬かずみ 京香julia种子 打屁屁的家法 粉狐外传 精子pk美女 张百发式下场 遮那王义经 小伊伊事件 star424 垂涎师傅的闺蜜艳妻

    临夏市八坊十三巷

  魅力黄河穿域而过、多彩牡丹胜绝天下、民族风情独具一格。临夏,这颗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这座充满古韵古风的“花儿”之城,这座令无数追溯中华文明的学者向往的“彩陶之乡”,从几年前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朝从此天下闻,仅在这一两年间,旅游发展迅速升温,伴随而来的是游客的蜂拥而至。据统计,临夏州2017年共接待游客15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42.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多亿元、同比增长46.3%;2018年清明小长假期间,临夏州共接待游客18万多人次,同比增长77.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00多万元,同比增长96.18%……这一连串喜人的增长数据,无不为临夏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新一轮动力。

  面对临夏州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每一个临夏人都为之骄傲、自豪。但是,繁花似锦的旅游业背后,我们更需要警惕旅游业昙花一现、泡沫式的发展。

  众所周知,云南省丽江市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往观光度假。但是“酒托黑导”“维护费事件”“罢市事件”的出现……让本是游客眼中诗与远方的代表的旅游胜地,甚至被有些游客贬为远方的苟且。2017年2月,在丽江市,一碗豆浆引发的旅游纠纷事件被央视报道,再次引起了全社会对这个旅游热点城市的高度关注。其实,早在2015年就有媒体披露丽江市“黄牛”带游客逃票,骑马被欺诈,利用酒托揽客等欺诈游客的行为。同年10月,国家旅游局对包括丽江古城在内的6家5A景区给予严重警告,称丽江古城景区欺客、宰客情况严重,出租车普遍不打表,商户存在欺客行为,餐饮场所等价格虚高。作为日均接待游客8万人以上的名胜景区,丽江古城已经无形中被打上了“诈”字标签。记者随机采访了数位有意去丽江旅游的临夏人,他们均表示因一系列历史纠纷问题,对丽江之行感到担忧。

  作为一个可以栖足疗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国内数一数二的旅游硬件设施的旅游胜地,丽江成为“霸榜”景区。然而,一些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让景区变“坑”区的部分群体和行为,无意中让整个丽江为之背黑锅。这些关于丽江旅游纠纷的热点问题,也为临夏旅游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再好的硬件设施也救不了软件“软”到一塌糊涂。

  诡诈欺客、贪婪无德、丧失良知……这些旅游界的“代名词”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个大背景下,为何频频出现旅游乱象问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研究室主任戴学锋在接受《民生周刊》专访时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乱象问题作出了分析:“我国旅游市场的很多乱象问题要放在中国整个社会大的背景、大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整个社会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服务业出现很多问题,旅游业存在的问题被曝光最多,从而造成一种假象,即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最多。其实旅游业市场化最早,是最透明的。旅游业确实存在价格欺诈、环境不好、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大部分是社会问题在旅游业中的反映,不是旅游业中固有的问题。”

  全国各地许多文化企业举着“复兴文化”的大旗打造所谓的“特色小镇”和千篇一律“民俗村落”,更有些旅游城市为了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肆意扩大景区规模、打造一批不结合实际、不调研市场的所谓的“特色”旅游项目。这些企业往往为了假、大、空,忽视了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造成与景区等级不相匹配,与国家提出的中国式“特色”旅游大相径庭的后果。纵观之,这些景区缺少文化内涵,一味追求眼前利益,导致游客并没有买账,也没有得到预想的收益,商家除了获得短暂的暴利后,紧接着就是关门歇业。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国家对于文化业的思路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要并重。文化产业相当大一部分就是旅游产业,文化没有旅游做载体就是空的。

  通过这些现象的警示,临夏旅游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并思考:这些千里迢迢而来的游客,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只是看一看沿途风景吗?临夏的旅游又应该主打什么特色,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学者孙玉波对旅游者目的何在以及如何发展好旅游业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而旅游经营者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须提供一种能满足旅游者文化享受的旅游产品。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其次,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因素。人们常说:“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

  所以发展旅游业最重要的是在“文化”二字当中。而文化的最终创造者无疑要归结到“人”这个方面。

  早在半个世纪前,茅盾在其著作《风景谈》中就告诉了我们:“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无论自然资源如何丰富,旅游硬件设施如何健全,没有人的活动,一切美景,甚至“美”这个词也将不复存在。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主任戴斌参加江西广播电视台全国两会访谈时表示,现在的旅游是一个全域旅游的时代,游客到了旅游目的地,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看历史文化,他可能还想广泛地参与到目的地的生活方式中去。“比如我去了江西,我想吃一吃江西的当地菜,看一看江西的自然风光,买一买江西的土特产品,甚至还会去了解江西民俗风情。如果我去一个地方旅游,小贩缺斤少两,强买强卖,问个路大家对我爱搭不理,那再美的风景对我来说都没心情欣赏。”

  人与人组成城市,城景相融的打造方式是全域旅游城市最通常的做法;市民赋予城市以人格象征,城市维系并反作用于市民的切身利益,两者休戚与共,相辅相成。做旅游就是在搞艺术,每一个作品,都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性格,能够检验出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市民的道德水准。

  所以,只有“人”才是“最美的风景”。有热忱的服务、当地淳朴的民风、成熟的旅游市场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应当作为整个区域文化的背景,来更加凸显出旅游地的美景,给旅游者更好的旅游体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