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一中国际班 乃亚 僵尸漫画王小二 泷泽优奈 星野aika 动漫美女被褥图 女士发型设计网 北京unihub公司总裁 麻雀不当假凤凰 |
光明融媒见习记者 杨心悦 通讯员 杜娟 近年来,珲春市始终将乡村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扶贫脱贫、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生态、农业、休闲、体验多位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势头。 数据显示,目前,分布在珲春市各景区(点)、城市周边及各乡镇具有乡村旅游接待性质的村落、山庄等场所注册登记的有70余家,累计年接待人数达70万人,年均营业额在20万元左右,行业总产值近千万元,直接带动就业500人,间接带动就业300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独一处饭店、龙山湖度假村,英安镇北京庄园、大荒沟漂流景区、板石镇孟岭村被评为3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敬信镇宝业庄园和三家子满族乡被评为2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 如今,珲春市通过不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推动产业加速融合,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形成了“一乡一品”发展格局,打响了生态游、休闲农业游、采摘游、民俗游等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生态游:碧水蓝天惹人醉 原始生态、森林叠翠、岩石陡峭、溪水奔腾、空气清新……这些美好词语是对珲春市英安镇大荒沟魅力溪谷最好的注解。 魅力溪谷距珲春市区直线距离42公里,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8.7%,空气中负氧离子达每立方厘米43000个,空气质量可以和国内生态5A景区张家界和三亚相媲美。该景区已于2016年8月19日对外开放。英安镇辖区还拥有红豆杉林及千年红豆杉古树旅游资源,面积1005公顷,有成熟红豆杉1200余棵。其中,1700年、2000年、2400年树龄的红豆杉各3棵。 为推动生态游,英安镇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于2016年4月开通了以千年古树-党史教育基地-大荒沟漂流-魅力溪谷-梅花鹿养殖基地-八连城遗址-甩湾子断桥和碉堡遗址为主线的大荒沟红色生态北线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今年,该镇将对大荒沟村开展整村改造,努力打造示范旅游村屯;漂流旅游已初具规模,被确认为省三星级生态旅游景区,该镇将进一步完善其旅游设施、优化服务。并将继续支持梅宝养鹿业养殖观光园的建设。该园占地4万平方米,存栏梅花鹿1100余只,年产鹿茸2吨。 珲春市密江乡充分依托下洼子村冷水鱼观光旅游项目和民俗旅游度假区,积极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大马哈鱼体验区,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下洼子村地处密江河畔,依托该村居住人口少、生态环境优美等优势,密江乡计划将该村打造成为“世外桃源”渔村旅游景点,下大力气推进民宿产业发展,通过微信和网络平台营销模式,推进线上线下宣传促销。下洼子村也将积极探索民宿发展新模式,逐步建成集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其经验将在全乡范围内推广。该乡还将根据游客群体和个性化需求提供“私人订制”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俗参观、渔村体验、亲子教育、团队拓展训练等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原生态的田园生活。 休闲农业游:回归田园乐无穷 近年来,珲春市结合各乡镇实际,多样化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等旅游项目,推动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珲春市马川子乡以绿色稻米为主题,积极推动“稻香小镇”项目建设。该项目以旅游扶贫为初衷,预计总投资2069万元,主要融合农业稻田休闲旅游、朝鲜族民俗文化风情体验、高效农业三大方面,努力打造集农业观光、稻田体验、民族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稻米主题文化产业园。该项目通过销售门票、提供餐饮和休闲服务等实现收入,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额50万元,纯收入达25万元。今年,该乡预计投资500万元,完成稻香空中木栈道修建、绘制“稻田艺术画”、铺设生态停车场、打造民族餐厅、修缮垂钓鱼池以及完善马新村至景区沿线路两侧的绿化等,可分别带动马新村村集体增收10万元、红星村村集体增收3万元。 哈达门乡将建设中天玫瑰种苗基地,将利用3年时间,以“公司+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项目组织模式,完成种苗基地、育苗基地、高产示范基地、农民大面积种植基地建设任务,实现年生产、加工玫瑰花5000吨规模,建设玫瑰种植、加工、旅游一条龙企业。同时,依托该基地建设形成的玫瑰景观,发掘玫瑰文化旅游元素,建设集观赏、度假、康养等为一体的玫瑰主题公园、玫瑰风情小镇等项目。 密江乡将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不断扩大“粉色花海”知名度。该乡将依托珲春市秋光园艺种苗合作社的花卉基地,设计多样化节庆活动,在景区内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站,提供文明引导、游览讲解、信息咨询和应急救援等服务。同时,将加快推进密江乡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新亮点。通过项目建设,将密江村、解放村、下洼子村连接成片,打造集中草药种植、大马哈鱼养殖、绿色农业、观光旅游、农民城镇化居住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示范点。 采摘游:绿色健康放心吃 如何让游客来了还想来,来了不愿走,走了还惦记?为破解这一难题,珲春市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找准切入点,因地制宜,努力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草莓、香瓜、黄桃等水果的种植。该乡依托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果蔬棚膜种植,推动四季体验采摘游。短短几年间,该乡“乡村旅游+棚膜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一栋栋大棚成为当地群众的“聚宝盆”。目前,该乡仅草莓大棚就有82栋,年产量约177吨,收入207万元。其中,该乡立新村有大棚52栋,每栋大棚产量约2750公斤,每栋收入约2.6万元;东岗子村共有28栋草莓大棚,每栋产量约1000公斤,每棚收入约2万元;三家子村共有大棚2栋,每棚产量约3000公斤,每棚收入约8万元。 在珲春市,提到休闲采摘,就不得不提名声在外的板石镇孟岭村“富硒苹果”。孟岭村位于珲春河下游,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孟岭苹果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具有“个大、味甜、天然含硒”三大特点。目前,板石镇已成为东三省最大的富硒苹果基地,被誉为“富硒苹果第一镇”。该镇在每年“十一”前后都会在孟岭村开展苹果采摘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采摘。目前,孟岭村富硒苹果采摘基地共有种植户188户,成立了2个专业合作社。仅2017年,该村累计接待游客3.9万人次,销售苹果75万公斤,销售额逾600万元。 民俗游:特色文化魅力足 珲春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口岸城市,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共生。近年来,珲春市大力挖掘各乡镇乡土文化、民俗风情资源,积极推进民俗风情游。 |
- 上一篇:濟南:打造休閑旅游城市
- 下一篇:沈阳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东北亚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