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十大排行榜 日本av女友 中国富豪排行榜 最有效丰胸产品 南昌航空大学排名 全球人口排名前十位 世界电影排行榜 10万以下车型 国产医用十大口罩品牌 |
根据已构建分析框架中关于旅游者Flow 体验具身实践与认知的层级关系,将研究置于徒步旅游者Flow 状态生成的旅游世界中,并从知觉意识、情感体验以及价值判别3 个层面对旅游者Flow 体验的意义进行阐释。 学 巍峨的雪山、洁净的海子以及神圣的宗教景观凝聚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研究发现,当这些景观刺激身体与环境融合时,旅游者身体更容易呈现出注意力集中、时间静止感、自我意识短暂消失等Flow体验特征,即表明旅游世界中具有一定社会文化意义的情境更容易协调旅游者身体的本体感觉与视觉知觉的融合,帮助主体获得Flow 体验的具身认知。 另外,研究发现Flow体验帮助旅游者实现了身体从传统社会结构中的抽离,化解了身体具身需求与社会结构规训之间的矛盾,在旅游世界中展现原本自然的状态,“人终究是属于自然的,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再也没有任何的烦恼,仿佛自己与大自然已经融为一体,生命如此渺小,我们人和自然环境原来是如此的紧密,人本来应更加简单地存在。”(F13、F15)从价值判别层面的意义看,Flow 体验唤醒了旅游者本真存在的状态,更好地促使主体与旅游世界自然地沟通、交流。在此过程中,旅游者获得关于“我”“我和世界的关系”“自然存在意义”等本真存在价值的再判断。总地看,在具身实践中,Flow体验有效推动了旅游者通过知觉召唤、意识重塑、情感释放以及价值判别获得新的认知体验,将自我认知赋予客观世界,并在旅游世界中呈现出具身体验的多层意义。 研究从身体现象学出发,对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生成的过程及其意义进行了阐释,得出以下结论:(1)徒步旅游者通过具身实践将主体与旅游世界关联,推动旅游者主体“知觉场”的形成;旅游者借助本体感觉、运动通道、多感官知觉的具身体验达到共感或通感的状态,并获得新的认知体验;换言之,技能与挑战的平衡是具身与认知的综合,旅游者Flow体验的生成是“旅游世界-环境刺激-具身实践-综合感官”互动转化的过程,亦是“具身-认知”的过程。(2)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的意义是主客互动的产物,其蕴含在知觉身体之中并真实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嵌入特定旅游情境内旅游者的具身实践及其价值判别中。从主体的知觉意识层面看,Flow 体验使得主体身体嵌入多感官体验的内外循环中,有效地连通了旅游者与旅游世界,主体将知觉意识赋予外在世界,并在此过程中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从主体的情感体验层面看,Flow体验有助于主体的知觉意识在本体感觉、个人特质与价值观的影响下不断融合并呈现新的认知意义,帮助旅游者获得幸福的情绪,以及形成幸福观念的情感认同;从主体的价值判别层面看,Flow 体验有效推动了旅游者将自我认知重新赋予客观世界,在自然环境的具身实践中获得关于真实自我以及真实世界的价值判断。 Fig.1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esearch 图6 身体现象学视角下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生成与意义 3 旅游者身体实践与Flow体验的生成3.1 旅游世界与具身嵌入 摄影:研究者;时间:2017年8月15日;地点:五色海 图3 朝圣的徒步旅游者 5.2 理论创新与贡献 本研究结合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与感官民族志等方法获取的现场笔记文本,对徒步旅游者体验情境进行不断反思,认为Flow状态充当了主体知觉意识以及认知体验的某种“意向弧” ①Merleau-Ponty 的“意向弧”关注的是主体和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一个意向弧就是身体本身和它的世界形成统一体的机制。主体获得了技能,这些技能“储存”在心智中,作为一种倾向对世界中的状况的诉求做出反应,而不是直接在心智中做出表征。同时,他指出正是这个意向弧造成感官的统一性,感官和智力的统一性,感受性和运动机能的统一性。,正是这种意向效应,使得旅游者Flow体验过程中达到了本体感觉、运动通道、多感官知觉的统一 [8,60]。但受限于篇幅原因,Flow 体验作为认知动力或意向效应,其推动旅游者主体现象意义体系形成的深层逻辑还需在未来研究中作进一步的探析;尤其是,本研究没有对受访者的物质性身体状况、社会身份以及文化智力等本体特质进行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对研究结论的全面性而言有所影响,未来研究应该加以关注。 刊 3.2 环境刺激与综合感官 4 身体现象与Flow体验的意义 4.2 情感体验层面的意义 引言 责任编辑 || 郑果 责任校对 || 王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暂时逃离日常生活的重要途径,但当这种逃离仅触及如何到达、如何离开、如何消费等程式化议题时,就会让我们陷入狭隘的物质主义泥潭 [1-4]。Larsen、Vannini 和Taggart 认为,旅游体验研究不应停留在浅显的物质消费层面,而应通过具身实践与环境充分融合,并关注体验如何塑造主体认知、行为和价值 [5-6]。以旅游体验为主题的相关研究中,学界逐步经历了由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向存在主义转变的认识过程,近年来尤其强调旅游的具身存在,即关注微观社会视角下旅游者身体运动、感觉、情感认知及其与外部世界的交互关系和意义 [7-9]。在Merleau-Ponty 身体现象学影响下,相关研究强调体验主体性的回归,希冀在“身体-环境”关系中思考旅游者体验的具身认知。尽管关于旅游者身体现象的思考已逐步开展,但大多从理论出发,鲜有基于“观察式参与”情境的实证研究 [10-11]。 图1 研究理论分析框架 旅 Tab.1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of the interviewers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游 4.1 知觉意识层面的意义 从知觉意识层面的意义看,Flow状态使得主体忽略了时间的流逝,暂时处于无意识的状态,让自我动心、动情、动感,推动主体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并实现自我重塑与再认识,“俯瞰牛奶海的全貌后,太激动了,感觉舍不得离开,放空;被自己感动到,我们也放慢脚步,全然不顾时间的存在,这是一次难得的人生朝圣,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的归属,有一种身心融合的感觉。”(F24)可见,作为一种“具身-认知”体验,Flow 状态化解了自我与世界的对立,身体实践不再被看作是简单、无意义的过程,旅游者身体原初的知觉意识也经“我思-我动”的物质身体实践转化为确定的、有逻辑的和概念化的知觉意识,身体倦怠在自我激励的过程中反而融合为“身心合一”的心灵顿悟,并帮助主体知觉意识获得新的认知和启迪,如“被自己感动”“人生朝圣”或“精神归属”等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就徒步旅游者而言,身体的疼痛、疲劳是肉身的原初知觉意识,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旅游者通过呐喊、释放等形式以精神的力量激活懈怠的身体,可见,“追求”“坚持”在情感体验、价值选择等具身认知的关照下转变为身体的特殊技能。同时,在多感官具身实践中,旅游者通过较强的控制感(如借助连续性的呼吸节奏)协调身体的能力或状态,进一步提升主体的技能,而当这些技能抵御低温、缺氧、风雨等给予物质身体的挑战后,旅游者生成Flow 体验的认知。从旅游者技能与挑战平衡视角看,Flow体验是旅游者通过身体技能完成挑战并唤起积极情绪的“具身-认知”过程,“一切的准备就为了这一刻,哪怕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哪怕已经头痛欲裂,但依然止不住地呐喊与释放出来!因为好的风景总是在后面;虽然很喘,但是我休息一下就可以继续走了,这种一鼓作气的方式让我被自己感动到哭。”(F16、F17、F21) 致谢:特别感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骁鸣教授对全文质量提升给予的建议。 [摘 要]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身体转向”的背景下,微观身体逐渐成为窥探旅游体验的关键视角。文章基于身体现象学,构建了旅游者心流(Flow)体验生成与意义分析框架,利用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感官民族志等方法对稻城亚丁徒步旅游者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徒步旅游者的旅游世界“知觉场”形成源于外部环境对其身体感觉、运动通道、多感官知觉等具身体验的不断刺激;(2)作为“具身-认知”的过程,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生成源于技能与挑战的平衡,且主客互动推动旅游者获得新的认知体验;(3)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的意义蕴含在具身实践的身体知觉与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并通过主体知觉意识、情感体验、价值判别呈现;(4)Flow体验状态意味着幸福情绪的获得,最终给予真实自我和真实世界的价值判断。研究尝试从身体现象学视角出发,对体验领域的Flow体验进行研究,是对旅游体验研究话题扩展的有益尝试。 2 案例概况与研究方法2.1 案例概况 Fig.3 Hiker on the pilgrimage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图2 转山的藏族原住民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Fig.2 The indigenous Tibetans circling the sacred mountains 摄影:研究者;时间:2017年8月15日;地点:海拔4400米徒步沿徒经幡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 分析框架与文献回顾1.1 基于身体现象学的分析框架构建 本研究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亚丁景区为案例地。景区汇集了雪山、冰川、湖泊等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保存完整,也是著名的徒步旅游者聚集地 [51]。选取稻城亚丁缘由如下:(1)案例地属于自然景观类景区,与以往旅游领域Flow体验研究情境较为契合;(2)景区海拔大致介于2900~6032米之间,环境较为恶劣(缺氧、低温),旅游者通过技能完成挑战后获得的Flow 体验更为强烈;(3)拥有多座被当地藏民视为神峰的雪山,是旅游者的“朝圣”向往地,背后象征意义较为丰富。因此,这为本研究提供了较为典型的案例场景。 技术编辑 || 邵卫芳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 Fig.4 The Niunaihai Lake landscape from a bird’s-eye view Fig.5 The Youmayon Snow Mountain in the sun 综上,本文从身体现象学视角出发,以Flow 体验为切入点,选取稻城亚丁徒步者为研究对象,从身体现象学的角度揭示旅游者Flow 体验的生成过程与意义,探讨嵌套在旅游者与旅游世界 ①旅游世界是从现象学语境中对旅游本质或旅游者与环境互动关系进行的描述,它不仅仅指旅游者短暂出游的地方,而是更加强调旅游者“我”眼中的世界或“我存在”的世界。之间多层互动逻辑,为进一步解读旅游情境中主体的具身实践、认知及其意义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研究立足徒步旅游者具身体验的情境,从Flow体验生成过程分析及其意义的阐释着手,试图揭示旅游者具身实践与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丰富了旅游者身体与体验研究内容。首先,研究试图从“主体-身体”视角解析旅游者Flow状态的生成过程;徒步旅游者借助运动通道、多感官知觉的具身体验,在自然环境的刺激中形成新的知觉意识、情感以及价值判别等积极认知,而这种认知离不开旅游者的具身实践,即研究结论印证了部分学者“认知是具身的”观点 [32,43,58-59]。其次,研究认为旅游者Flow体验的意义嵌套在主体与旅游世界的多层互动逻辑中,体验的意义处于某种主客含混的互动融合状态 [8,37],在徒步旅游的“知觉场”中,Flow 体验能让身体处于类似于暖流的状态,主体获得身心合一的知觉意识,并在幸福情感的认知体验中实现对“我”与自然真实存在的价值再判别(图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