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徒步旅游 >

杨洋等:身体现象学视角下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的生成与意义(3)

时间:2022-04-09 16:41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综上,本文从“旅游世界-环境刺激-具身实践-综合感官-认知体验-意义呈现”的层级关系展开,构建旅游者Flow 体验生成过程及意义的分析框架(图1)。第一,旅游者身体体验是主体与旅游世界的互动产物,旅游者进入旅游
减肥十大排行榜 日本av女友 中国富豪排行榜 最有效丰胸产品 南昌航空大学排名 全球人口排名前十位 世界电影排行榜 10万以下车型 国产医用十大口罩品牌

综上,本文从“旅游世界-环境刺激-具身实践-综合感官-认知体验-意义呈现”的层级关系展开,构建旅游者Flow 体验生成过程及意义的分析框架(图1)。第一,旅游者身体体验是主体与旅游世界的互动产物,旅游者进入旅游环境,意味着与旅游世界浑然一体,其将认知置于身体之中,把身体置于旅游环境之中,形成一种“具身-嵌入”的认知系统 [43]。第二,旅游者身体通过本体感觉、运动通道、多感官知觉塑造原初的知觉意识,以及旅游情境中时空性的“我思-我动”,将知觉意识转化为Flow 情感体验与价值判别的认知体验。第三,在“具身-嵌入”系统中,旅游者体验意义在“主体-旅游世界”互动的身体上真实呈现,并蕴含在特定旅游情境内旅游者的具身实践及其价值判别中 [9-11,32,37]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McCormack等学者认为,温度能够通过景观的光感、环境的色调等对身体感知产生影响,生成一种“景观” [56-57]。徒步过程中寒冷的“温度景观”不再是身体排斥的焦点,反而转化为主体的挑战,相较于舒适的温度,极端寒冷的温度更能刺激旅游者“身体-主体”获得关于挑战的本体感觉。于此,在恶劣环境的刺激下,徒步旅游者将这种挑战的本体感觉与运动通道(徒步)、多感官知觉(温度景观)融合,并通过融合后的具身实践获得共感或通感 共感或通感是主体的一种多感官知觉现象,具体而言,是主体某一感官受到环境刺激产生某种情绪体验时,由一个感官扩散到另一感官,以视、听的感官产生共感最常见。的状态,生成Flow 体验。“当我们攀登至4850 米左右高度时,下起小雨,温度非常低,伴随着缺氧的症状,我们3人越爬越高,周围已经没有其他人。在这种环境下,内心有点恐惧,不敢往前,在同伴相互鼓励下不断克服困难。最后,我们绕到了牛奶海的上方,俯视牛奶海的一瞬间(图4),几乎忘掉寒冷、刺骨与阴沉沉的黑色带来的恐怖。那一刻,我们都‘疯’了,心跳加快。”(研究者现场笔记)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5 结论与讨论5.1 研究结论

文章发表于《旅游学刊》2022年第2期,参考文献略。

图5 阳光下的央迈勇雪山

其次,运用感官民族志方法开展具身实践研究。感官民族志是研究者通过具身方式获得自身与他者感官体验特征,进而创造和表征知识的方法,相较于传统以视觉和文本为主的观察法和访谈法,该方法将身体的具身、感官和移情置于实践的中心位置,有利于研究者进行更微观的解读 [26]。结合Scarles、Van Maanen 等学者的观点,将研究者体验过程中经视觉、听觉、触觉等形成的多感官特征进行文字化描述,并借助移动电脑随时记录,记录保存为“.txt”格式,形成用于质性研究所需的现场笔记 [52-53]。研究者3人于2017年8月15日参与徒步体验,持续时间为8:25—17:30,线路为“洛绒牛场—牛奶海—五色海”往返,共耗时9.5 小时,里程约为12.97 千米,上升海拔约为565 米。期间,研究者结合本体感觉、运动觉以及多感官知觉特征撰写了约5000字的现场记录。综合多感官民族志的方法,弥补了访谈过程中难以获取的深层次隐含信息,帮助提升研究的信效度 [54]

身体现象学视角下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的生成与意义

首先,Cohen 在1979 年就将现象学引入旅游体验领域 [44],但之后的研究大多关注游客的真实性体验,缺少对身体现象的关注 [45-46]。随着研究的推进,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旅游情境中的具身现象 [47],如Wassler 和Kirillova 围绕“他者是否为地狱”的话题对游客的具身凝视进行研究 [48];Jensen等发现韵律、声音景观与温度均能影响主体对外在世界的意义感知 [49];樊友猛和谢彦君从理论阐释出发,揭示出旅游情境中的具身范式内涵 [9];蔡少燕和陶伟强调旅游研究应关注身体与凝视、旅游目的地表征与符号化身体、身体的感官体验与环境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11]。其次,旅游领域Flow 体验研究中,Wu 和Liang 通过感知测量证实了旅游者对刺激环境性感知、Flow 体验以及满意行为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25];Wran和Arnberger发现,专业户外登山体验能够促进主体达到Flow 状态,同时,恢复性环境感知能有效提升Flow体验 [19];蔡溢等探讨了文化遗产地旅游者Flow 体验产生的影响因素 [12];Huang 等通过生理实验方法,验证了虚拟旅游体验刺激感、控制感以及Flow 体验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 [50]。综合来看,目前,较少有研究从身体现象学与心理认知层面综合开展旅游者Flow 体验生成过程及其意义的微观探究,且观察式参与、感官民族志等涉入情境式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从这些研究缺口切入,并尝试开展相关探索。

(lyxkwx@163.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ourism Tribune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