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中文免费小说网 天天中文网 天天中文小说网 天下无双王妃太嚣张 天籁小说网 王爷妻不可欺 位面监狱执掌者 问天孤独漂流 我的书吧理想小说网 武帝之天龙八部 伍九 伍九文学 伍九文学网 仙界小说网 仙绝无弹窗 仙之雇佣军txt下载 |
范晓忻:谢谢曹总、各位嘉宾,我觉得刚才还是曹总过奖了,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企业,说是创业企业可能时间也长了一点,我们到现在有8年的时间了,但是一直还坚持一个信念,这点我觉得我跟曹总是有共识的,就是一定的要走自己的道路,今天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这是在媒体出现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说老范你的机会来了。既然今天分享创新创业,我先讲讲我创业的道路,后面我再跟大家一起交流大数据金融到底做了些什么事。 刚才曹总也讲了,我们开始实际上做汽车产业链,做了4、5年的时间,帮助北京现代、福田,还有其他汽车产业,做生产制造系统,包括和供应商、4S店沟通的系统。 当时我们系统应该还算比较先进,为什么先进呢? 在这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那时候就帮着北京现代做系统集成,韩国人自己开发了一套系统,这套系统就是他的核心企业和他的4S店、供应商、物流中心沟通的一个系统,现代刚刚在北京设厂了,销售非常好。 用传统打电话、发传真的方式已经很难交流了,通过电子化方式,往各地方下订单、派车、维修,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系统。当时我的团队就帮助北京现代在全国布点,做它整个的全国网络。 做着做着我们就发现有点问题,因为我们给他总包以后,它的系统有一些问题,那时候(大概2003年)中国的基础网络还不是特别好,各种问题他们都认为是技术问题,就都打到我们这来,我们没有办法就建了一个东西,专门去回答各种问题。其实,很多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是系统的问题,那时候系统刚推出前两代。 当时,我们有一个想法,也是我现在做这个事的雏形,因为我是清华毕业的,应该算是行家,知道他的系统是什么情况。我就想我们跟韩国人也说不清,还得帮他担很多责任,我不如自己慢慢地做。 我做这个系统不是从主力场的出发点出发,我是从第三方的出发点出发,有利于核心企业,也有利于它的上下游,这样的话,一个第三方的系统能不能效率更高? 经过大概半年到一年的开发,我们的开发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我们做出了一套还比较好的一套供应链系统,在一些国内的企业进行推广,推广的效果不错。 当时,还没有云计算概念,我就提出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技术传递的系统,而不是当时非常流行的那种,我当时认为基础建设的速度会远远快于软件发展的速度,基础建设以后应该不是问题,我们才做了那么一套结构的系统。 有了这个平台以后,我们也卖得不错,当时做了以后我很开心,一些汽车企业就开始用了我们的系统,还有一些批发零售的企业也用了我们的系统,用的还不错,我们比韩国人反应要快一些,本土化做得还比较好,符合中国人的一些生产经营和消费的习惯。 拿到这些项目之后,我很开心,因为做IT能做到按月收钱、按年收钱,上我们平台的企业要给我付费,核心企业每年还给我几百万建设费,在当时来说这就是大钱,自己也很开心,同时也完成了一定程度的积累。 有一天我的一个同学,后来也成为我这个企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美籍华人,学物理的,杜克的博士毕业生。当时他在华尔街工作,是某著名投行东亚区的负责人。 他对我做的供应链很感兴趣,看了我做的系统的DEMO(演示),看完他就跟我说:说老范你有机会了,我问他我有什么机会了?他说你可以做金融了,我问的特别直接,什么是金融?他跟我说,你知道现在中美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从银行的基础建设上来讲,中美差别不大。整个中国的工业发展其实都很快,从银行体系来讲,中美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信贷。美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贷款都是信用,中国银行是典当,你得拿东西(房产、地产其他的物质设备)去典当,中国明清以来都在用这种方式。 那时候是要房契,现在要房本,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原因就在于中国没有一套完善的信用体系。这些中小企业没有办法通过信用来获得资金,不能做到一张纸或订单就能换钱。 我说那关我什么事?当时一点都不懂,略微有一点点烦燥,后来他跟我讲,他说你有这么多数据,你们除了写程序,还能写算法,只要能找到这些数据中的规律,就能把这个企业研究透,只要把这个企业分析地很透彻就可以放信用贷款。 我就有点动心,后来他大概在3个月的时间,往返北京多次,就是想让我干这件事情,想来想去我就做了,再加上当时我收入也不错,也想寻求一些其他的突破,反正这些数据放着也是放着,开始搞科研。 我简单地说说怎么干的这件事,就是通过对企业分析、计算,找到企业之间数据的相关性规律,通过这些相关性规律,为企业做一个深度地体检,或者叫透视,而不是企业的画像。画像是征信的范畴,而给企业做透视是一个评级的范畴。 通过大数据来把企业的各种问题量化,我们现在可以通过2000多个不同的指标对一个企业进行分析测算,为它带来金融服务,以及其他各种衍生服务。 这是我们做的最基本的事情。 刚开始时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大数据,一做这个算法就是三年。中间遇到的挫折就不跟大家讲了,总之我把自己看高了,把研究企业之间的相关性规律看得简单了,另外把数据也看得简单了,数据的复杂度远超过我的想象。 我们头三年干了三件事: 第一:搞科研,我也是科研团队中的一员,当时还能跟我们的博士讨论讨论,现在就不一定了,没有那个时候的激情了。 第二:走访,这是我主要做的事,带着我们的团队走访中小企业,我个人带着团队走访的中小企业超过300个。跟他们聊,你们觉得什么数据重要?营收账款是多了好,还是少了好,你们进核心企业之间的帐期,什么区间是更合理的,为什么?开始的指标项配置一定是人工的,不是机器的,我到现在都不信有机器可以直接做这个事,一个小孩出生的时候,你一定要教他,什么是冷、你怎么走路等等,慢慢地等他上了小学、初中,他才可以学习更深入的东西。 开始是以教为主,以自学为辅的,所以一定要调查,我们当时做了大量地走访。 你是不是融资难,这个是伪命题的话,这事就不要干了,这也是清华的传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