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新闻 >

丽江:旅游名城的兴农蹊径

时间:2022-08-29 17:48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法治网首页>>法治·乡村>>聚焦>>丽江:旅游名城的兴农蹊径发布时间:2022-08-29 16:07 星期一来源:《农民日报》 提到云南丽江,你会想到什么? 是清幽古雅的大研古镇,还是瑰丽神秘的玉龙雪山,抑或是世外桃源般的泸沽湖畔 …… 如今再到丽江,除了这些使人
htc d820mu 骆琦家庭背景 梦幻西游密保卡解除 3399小游戏小游戏

法治网首页>> 法治·乡村>>聚焦>> 丽江:旅游名城的兴农蹊径发布时间:2022-08-29 16:07 星期一来源:《农民日报》

提到云南丽江,你会想到什么?

是清幽古雅的大研古镇,还是瑰丽神秘的玉龙雪山,抑或是世外桃源般的泸沽湖畔……

如今再到丽江,除了这些使人沉浸其中的“一米阳光”、诗和远方,这片高原沃土又孕育出更加多姿多彩、让人流连忘返的“农味”风光。

比如万亩荷塘、碧叶连天的永胜三川镇,比如洋芋花开、映照雪山的太安乡“高美古”,再比如芬芳四季、点绛流丹的古城花卉园……

在旅游名城的光环之下,本身极具特色的丽江农业,长久以来似乎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而这一窘境近几年正在悄然改观。一方面,丽江市委、市政府聚焦乡村振兴示范区定位,着力培育“一县一业”示范县,生发于高原之上的特色农业竞相喷涌;另一方面,各县区许多乡村在“旅游+”思维导引下,自主自发开展的农文旅融合实践异彩纷呈。丽江人蓦然发现:古老农业和现代文旅在雪山脚下意外相逢,竟耦合裂变出令人欣喜的累累硕果,为旅游名城文旅业的迭代升级和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辟出了一条蹊径。

隐身高原的江南水乡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诗虽美,终归止于纸面。来丽江,遇三川,高原腹地惊现一汪碧水,让人们对这座素有“高原江南”之称的城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又到采莲季,永胜县三川镇翠湖村的万亩荷塘碧波荡漾,莲叶重重叠叠,荷花挤挤挨挨,煞是好看。

翠湖村素有种植莲藕的传统,可荷花虽美,不能当饭吃。多少年来,翠湖村人守着水塘,青年外出,女子外嫁,映日荷花反倒更显村子冷清。

“咱丽江就是旅游名城,能不能从荷塘上找找办法、做点文章?”不甘受穷的翠湖人动起了脑筋。思路一转天地宽。以“荷”为媒、借“花”发展,打造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想法,让老乡们都兴奋起来。

流转荷塘、疏浚河道、平整路面,村镇齐发力,老乡齐上阵,短短两年翠湖村竟换了模样。恰逢丽江市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构建以“一县一业”为主、多业协调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三川荷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把好风光变成好日子,关键要靠自己争气。三川镇成立了荷花产业党支部,以党支部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凝聚多方力量,推动荷花产业高效发展。

“今年我家的荷花开得格外好,游客也不少,平均每天接待100多人。”翠湖村4组老党员白云龙流转了60亩荷塘,预计今年收入超30万元。

为进一步挖掘资源禀赋优势,经财政部帮扶永胜工作队积极协调,2021年三川入列全国13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美丽三川”,开始走出高原,为更多人熟知、向往。

看万亩荷塘、赏夏日荷花、饮荷叶清茶、看非遗展览……记者到访之日,“夏日荷田趣三川”首届三川荷花季活动正热闹非凡。天光云影中,各类荷花文创产品、三川非遗项目、特色主题美食琳琅满目,游客们在夕阳下欣赏荷塘胜景,感受乡村集市的人间烟火。

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国华表示,荷花季集中呈现了三川镇恬静自然的田园风光、回味无穷的乡土美食、独具特色的民俗风物,“美丽三川”已成为旅游名城的又一颗明珠。

启示:旅游城市必然产生集聚效应,旅游活动也往往带来链式反应,这就为旅游城市周边乡村的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提供了契机。所谓做好农旅融合要走好“四步棋”:特色优势吸引来,满足需求留下来,做优服务再回来,四季有景经常来。对于类似丽江的旅游强市,通过农旅融合振兴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先天的流量优势,更多需要强化的是,把周边乡村游与已有景点进行一体化宣传,同时做好差异化打造,填充淡季空档,让游客留下更长时间和更多消费。

藏在深闺的高寒稻区

宁蒗县永宁镇高寒稻作区,万亩水稻在微风中摆动,荡起层层绿波。


永宁地处滇西北小凉山,海拔2670米,年平均气温9.9℃,被誉为水稻种植的“世界屋脊”,是世界最高海拔水稻种植典型代表区。在小凉山搞产量攻关,好比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

“以前都是打乱仗,农户自己摸索着选种,亩产顶多四五百斤。”回忆起当初种植稻米的情景,永宁镇水稻种植户王兴发满是感慨。

抓产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否则就如无根之木难以长久。丽江水稻试验站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以“前氮后移、不施分蘖肥、巧施穗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为核心的高寒水稻精确定量集成栽培技术,在永宁镇多次打破水稻种植最高海拔世界纪录。今年,千亩连片示范平均亩产达502.5千克,王兴发种植的田块亩产达653千克,再次创造了世界最高海拔水稻高产新纪录。

而丽江自育品种“丽粳”系列,“十三五”期间在全省适宜州市示范推广应用85.2万亩,平均亩产511.6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37.6公斤,新增产值10251.2万元。

专家建成了“种子超市”,稻田也吃上了“自助餐”。随着品种持续迭代和技术不断进步,丽江水稻产量和品质同步提升。返乡种稻,逐渐成为一件有奔头的事情。“我们村种植水稻2000多亩,平均亩产增加到了1000斤左右,跟以前比收入起码增加了上百万元。”账还没算完,王兴发自己先笑了起来。

稻田旁边,伫立着新修建的塔式烘干机。随着农业社会服务组织的出现,飞防、机收、烘干等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生活,早已被全能“农管家”接管。

“市场是无形的手,政府引导扶持却是有形的手。除出台专门的水稻扶持政策外,我们通过立项增资,争取了高标准农田整理、渠道除险加固、农资种子量身定制等项目,为水稻产业发展赋能助力。”宁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一座旅游城市,丽江为什么要不断加大投入发展水稻产业?王国华回答说,且不说高寒稻区本身也是可开发的旅游风景资源,这更是丽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尽的一份责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