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户外旅游 >

精致露营,是城市里的那只“大象”吗?(2)

时间:2022-06-04 09:31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34851 城市营地丸露营2020年开业,主理人谭天更愿意用Urban Outdoor来解析今天的户外走出家门、走出办公室门,就来到了户外。在他眼中,泛户外是现代都市人的一种强需求。 这种强需求使得露营
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排名 沃特碧 4月汽车销量 江苏首富 手机降价 恐怖小说排行榜 仙侠小说排行榜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34851

城市营地“丸露营”2020年开业,主理人谭天更愿意用“Urban Outdoor”来解析今天的“户外”——走出家门、走出办公室门,就来到了户外。在他眼中,泛户外是现代都市人的一种强需求。

这种强需求使得“露营”标签被泛化。在整个经济面临需求收缩时,没有人愿意错过挣钱的机会。商家们几乎是“倾巢出动”,第三方平台随手一搜,咖啡厅得搭上“露营风”以便拍照,烤肉店得推出“露营套餐”有利检索。正是这种“谁都可以参与”的氛围,催生了这一轮现象级露营热。

和其他突然走进大众生活的休闲项目一样,露营经营谈不上有真正的“鄙视链”,但确实存在理念上的分别。粗略观察,进入精致露营领域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玩情怀的,想把正宗的露营文化推广开来,愿意投入大量金钱、时间、精力在氛围营造上,一类是踩着点来挣钱的,“露营就是火了,用不着谈论意义”。

“天际线自然营地”主理人徐亮属于前者。他的精致露营启蒙源自日本。徐亮从小酷爱户外运动,原本经营着一家房车营地。2015年第一次接触日本露营文化,结果大受震撼。

“为什么一顶天幕会卖到2万块?一把椅子要1600元?”徐亮这才明白,精致露营对装备要求非常高,和自己过去以为的“背个小帐篷、搭个地垫就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他当即购置了大量装备带回所在城市,并从房车会员的“小圈”跨入城市露营这个“大圈”,与大众分享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在他的200亩营地里,一顶帐篷价值16万元。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余蕊均 摄

另外一家“微光营地”负责人则属于后者,既不是露营达人,也没有强烈的户外教育输出意愿,仅仅是凭借商人的感知力,精准地抓住了市场需求——这条赛道的底层逻辑是主力消费客群变化带来的近郊游趋势。

“微光营地”对准的是新手客群。体验一次露营,只需付34元/人的场地费,即可进场租设备,168元包含一顶牧高笛的天幕加一张蛋卷桌和三把椅子,如果过夜,只需要另补60元加一顶帐篷。在扎堆的商业营地中,价格“亲民”。

营地负责人也并不避讳设备全为国产产品,他认为这既能降低运营成本,也避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面向玩家是挣不到钱的。”在其经营逻辑中,高端玩家在哪儿都是少数,尤其在大众化刚开始阶段,在一个“金字塔”型结构中,需求最简单的人永远是最多的。

规则养成中

还没来得及真正普及,国内营地就已开“卷”。但眼下的情况是,营地质量参差,体验感差异巨大。反过来,多数消费者的习惯也还在养成中,并不在意所谓的纯粹、规则,以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72288

露营爱好者林芸对比说,在北欧,成熟的营地有接入性饮用水、用水用电一应俱全,方便、人性化,国内的营地更像是为了让人“放风”而设置的简易场地,软硬件设施“根本没法比”。

同样,北欧露营者看重通过露营获得感观体验,独自露营者并不少见。国内城市露营新玩家的“爽点”则在于逃离日常、转变生活方式,以及借露营之机完成社交。人们透过露营实现了沉浸式休闲与体验式消费,但大多是“一锤子买卖”。

徐亮的营地目前就不提供装备租赁服务,因为大部分租设备的玩家都是新手,如果弄坏了一顶天幕要赔好几万元,对方会不理解。

不少参与者甚至还缺乏基本的规则意识。比如,在营地放飞自我,喝酒、大声唱歌到凌晨1点等等。

新露营者也很少听说LNT(Leave no Trace,无痕山林)七大原则,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不在意——有露营者嫌营地垃圾处理区域太远,随手点开平台软件就下单一只塑料垃圾桶,用后弃之。

“那桌客人刚刚叫我去给他们打一桶冰,我说对不起,请你们自己去小卖部拿。”谭天说,作为配套服务,营地提供这些东西,但营地不是纯餐饮机构,“你来野餐,旁边还站一个服务员,也不叫野餐,对吧?”

这位经营者认为,如果所有营地最后都变成了餐饮机构,“是很可悲的”。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来体验露营就是“换个地方吃饭”,或者“换种方式游戏”。如某平台最近联合各大营地推出“露营季”活动,第一句话就是“露营是成年人的过家家。”

对许多人而言,免费的公园绿地就已经很“香”了。“五一”期间,各大城市公园长满帐篷,“一个飞盘甩出去,可以击中三顶(帐篷)”。

但无论如何,城市露营的出现,总归是为钢筋水泥的城市增添了几分趣味,丰富了人们的户外生活方式,也对公园绿地提供了功能补充。公园不再空有一张“绿皮”,把人留下来,就有了“灵魂”。

正如城市研究者简·雅各布斯所描述的,发生了具体使用活动的公园,通常更繁荣、也更受欢迎,而如果公园只作为一种“高雅装饰物”,拒绝人进入和参与,往往更容易衰败甚至滋生犯罪。

实际上,谭天说,在日本和澳洲,近郊公园本身就是最好的营地,在澳大利亚珀斯的国王公园,不仅有公共灶台,大片的树冠甚至可以遮阳挡雨,俨然最具野趣的天幕。

他甚至认为,公园而非商业营地,才应是露营的主要场所。

户外“试验场”

当然,对于新兴的城市露营来说,没有必要照搬规则,本土化本身就是一个重构规则的过程,需要相互教育。对运营者而言,更关注如何找到一种更符合实际的路径,让露营这门生意更可持续。

在微光营地,经营者为新手爸妈搭起简易游乐装置,方便“遛娃”,又为结伴而来的三五好友装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机麻”。功能叠加下,一个“露营主题公园”的轮廓悄然显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