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新闻 >

国务院新闻办就《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7)

时间:2021-04-11 13:35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四是抓治理。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促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改造户用厕所,一体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治理,推进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治理,深入推进村庄洁化
ktv排行 xp桌面壁纸 10万元左右最好的车排行榜 电饭锅做最简单的蛋糕 香港喜剧片

四是抓治理。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促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改造户用厕所,一体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治理,推进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治理,深入推进村庄洁化和绿化,切实增强农村的宜居性和群众的满意度。

从这个过程来看,中国对贫困户的识别是动态的,不是一次识别定终身。当然,无论是在脱贫攻坚期间还是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过渡期,如何发现这些对象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是通过三个方面来发现:一是自己申报,谁自己哪儿疼哪痒自己知道,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短板,自己最清楚,可以自己申报。二是通过基层干部帮助群众来反映,他们长期生活在贫困群众中间,熟悉群众情况。三是行业部门的比对。通过大数据,比如你的医疗支出造成支出骤增,或者你没有参与产业、没有进行就业,导致你的收入骤减,我们都通过这种途径来申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及时帮扶。还有一点,我们同时设立了12317监督举报电话,个人对符合条件的没有享受相应政策的,可以来电,可以使我们认真核查,督促解决。谢谢。

本着前面四个抓,后面必须要在乡村建设方面有投入保障,通过创新投融资的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之前唐部长在这里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全文播发以后回答了记者提问。大家知道,今年一号文件明确了一系列投入保障政策,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来优先保障,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按照规定,还要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有专家说,农村1亿多新的脱贫人口可能是未来的中等收入消费主力,请问要让这些新的脱贫人口逐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还需要作哪方面的努力?第二个问题,关于乡村振兴在基建投资方面,重点是什么?政策上是否会给一些融资支持?主要方式是什么?这样做的话是否会加重地方债的负担?谢谢。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 王正谱: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想请问一下,这个全面胜利具体表现是什么?谢谢。

关于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提出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关心,希望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多帮我们宣传各地好的做法,使大家能够互相借鉴,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健康发展。谢谢。

第五,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也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脱贫攻坚群众是主体。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让贫困群众既有脱贫攻坚的想法,更有脱贫攻坚的办法,通过政府的教育培训,改进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这些基层干部、扶贫干部很普通、很平凡,做了一些看似很细小但是又很具体、很务实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基层干部、扶贫干部,就是这样的共产党员,汇聚起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谢谢。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到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并且深刻阐明了消除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

王正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一是抓规划编制。乡村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施工图,要坚持规划先行,先规划后建设,老百姓经常说要富规划穷实施,规划走在前面。明确村庄的布局分类,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东部地区先行一步,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经验。我们一定要注意立足现有基础、现有实际,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能搞大拆大建,特别是要严格规范村庄拆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村庄建设是为农民服务的。

陈文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消除贫穷与落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百年奋斗史。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大家知道,刚才介绍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人,集中安置点800人以上的有3.5万个,上万人以上的大社区有60多个。这些点必须配套“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有的配套还没有完全完备的,必须跟上去,加快完善一体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新老居民共享公共服务。

三是脱贫地区落后面貌根本改变。生活生产设施明显改善,多年遇到的像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期间我们新改建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通了客车、通了邮路,新增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029万亩,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脱贫村通光纤和4G比例都超过了98%。脱贫地区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3%,特别是新疆、甘肃等长期干旱缺水地区告别了苦咸水、涝坝水,老百姓都喝上了清洁水、安全水。每个脱贫县都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主导产业,全链条提升了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下一步乡村产业振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以后,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返贫。现在的脱贫户和一些边缘户有返贫的风险,我们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考虑,我想从五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谢谢您的提问。中国之所以能够消除绝对贫困,刚才王正谱局长在介绍经验时讲的六条就是主要原因。要说最重要的,我认为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干部,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锚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目标,一茬接着一茬,接续奋斗、驰而不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汇聚全党全国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四是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不但在物质上硕果累累,在精神上也取得丰硕成果,唤醒了脱贫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振了自强不息、勤劳致富、创业争先的精气神。主人翁意识显著提升,脱贫致富的热情高涨,户户都找到致富门路,村村也建有致富产业,形成了你追我赶奔小康的浓厚氛围。同时他们的现代观念不断增强,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信心更强、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在社会风气方面,孝亲敬老、邻里和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广泛弘扬,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成为脱贫群众的新追求。

新华社记者:

四是构建开放融合的安置社区。完善社区治理,重视人文关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融合交往,提高搬迁群众对新社区、新居住点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促进安置点邻里和睦、人心相通、开放融合。

我的问题是,在民族地区是如何推进脱贫攻坚的?下一步如何巩固这些地区的脱贫成果?谢谢。

第二个节点,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之后,国家将大部分民族地区纳入深度贫困地区,把“三区三州”作为深度贫困地区攻坚的主战场,新增的脱贫资金、项目、举措都向这些地区倾斜。应该说,通过这些超常规的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跑出了加速度,没有拖全国的后腿。

夏更生:

最后一个时间节点,就是去年在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最后一年,对绝大多数地处民族地区的52个深度贫困县开展挂牌督战,攻克绝对贫困的最后堡垒。经过不懈努力,少数民族的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包括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了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第二次的历史跨越,就是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兑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民族八省区贫困群众的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去年底已经突破了万元大关,而且还高于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水平,应该说非常不容易。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说,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上周我到凉山去看了一些脱贫的群众,幸福感都荡漾在脸上,这是这几年非常大的变化。第三方评估显示,2020年底,民族八省区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平均都在94%以上,说明脱贫攻坚战是深得民心的一项德政工程。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个胜利是历史性、全方位的。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夏更生:

洪天云:

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记者:

图为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徐想 摄)

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涉及到“三农”的方方面面,请问下一步重点要干什么?谢谢。

第四,立足实际、立足中国国情来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科学制定减贫标准、目标、方略,不断创新减贫理念、方法、手段,循序渐进,持续用力,滴水穿石。进入新时代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转为了精准滴灌,资金的使用方式更加集中,扶贫模式也由“输血”变成了“造血”,考评体系也由考评地区生产总值转为了脱贫成效。这些方法经验,都是立足于我国国情,我想,其他国家在减贫当中,这一条也是很重要的经验,因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情况,一定要立足于本国实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三是把富民乡村产业发展好。因为要富口袋、要增收、要致富,关键还是要增加他们的收入,这是解决农村很多问题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刚才他们都提到,总的意思是要利用农业和乡村的多种功能,因为农业和乡村不仅是给大家提供食物,还有生态涵养、体验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把这些功能优势发挥出来,发展体验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把产业尽可能留在乡村,让农民能参与、多得利,把产业链延长。

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努力,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白皮书指出,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抓服务。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向乡村统筹,逐步实现城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下一步,将聚焦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重点问题,持续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象更广了,工作领域更大了,工作要求更高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可以说乡村振兴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好国家乡村振兴局的职能职责,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再立新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