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军衔等级及标志 人气网游 豪车排名 十大最贵多肉 跑车排行榜 acfun.tv 电动车排行榜 |
为了增加社区的活跃度,马蜂窝把圈子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大众旅游分享(蜂蜂圈);另一类是主题旅游分享:马蜂窝为热爱滑雪和自驾游的爱好者们打造了属于他们的圈子。他们可以在“自驾圈”内发起自驾游活动,或者在“滑雪圈“选择参加某一个滑雪俱乐部,又或者可以向与这类主题相关的定制师咨询。而这类主题圈子的活跃,为后来的商业变现途径埋下了一个伏笔。 与马蜂窝相比之下,飞猪为了吸引用户进行分享,也打造了我的旅行Vlog 以及发布笔记等社区互动活动。但整体来,活跃度不高,且PGC内容整体给人的感觉无论从页面还是内容本身来说都不够专业。 对热爱旅行的笔者来说,并没有在飞猪平台上分享的欲望。去哪儿、携程都有开展类似互动形式,但同样做为年轻人,笔者实在找不出什么非要让我在飞猪分享而不在别的平台分享的理由,而这背后的原因值得飞猪深思。 在飞猪旅行的业务发展进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值得讨论: 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的明晰:2011-2016 2011年8月,淘宝旅行V1.0.0 正式上线,又在2014年10月更名为“阿里旅行“,直到2016年10月, V8.0.0 上线后,阿里旅行被更名为 ”飞猪旅行“英文名“Fliggy。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阿里一直在找寻在线旅游行业中的定位。直到2016年才非常明确地将目标用户群体锁定在80、90后互联网一带的年轻人。富有朝气的黄色标志 和”比梦想走更远“口号,无疑非常契合的迎合了这群年轻人的愿景。 于此同时,V8.0.0的上线后,一并推出邮轮、国际租车、国际机票、欧铁、出境超市等业务,将出境旅游出境游作为重点市场。 商业模式的明确:2016-2018 与传统的旅游界OTA平台不同,飞猪并非要像携程一样用倒买倒卖的形式赚取佣金,而是邀请各大航空公司以及世界知名酒店品牌公司直接入驻飞猪平台。 2016年,飞猪展开与万豪、雅高、温德姆、香格里拉、悦榕庄等全球知名高端酒店集团合作并使其直接入驻飞猪平台。 2017年,飞猪为国际国内各大航空公司机票直销平台,航空公司入住飞猪并开设旗舰店。 2018年,飞猪通过“新旅行联盟“计划正式明确阿里系的飞猪的野心是要打造一个旅游界的淘宝:跳过中间商,让商家直接与用户建立联系,这一个革新被业界称为 OTA向 OTP 的模式革新,而这一模式的转变,让飞猪在旅游商品价格方面得到极大的优势。 但让用户与商家直接建立联系的同时,又出现的另一个弊端是:飞猪无法像携程进行统一的售后服务保障管理。 飞猪不同于淘宝,在商户面前有绝对话语权对商品售后进行统一监管。在旅游业内,稀缺资源的供应商一般处于强势地位,在客户与供应商直接交涉的过程中,客户常常存在诸多不满,所以在售后服务这一方面,用户对飞猪售后服务认可度并不高。 内容社交领域的拓展:2015-2020 早在2015年,飞猪还没有明晰市场定位时,就开始了在内容社交领域的布局。V6.0.0的上线后推出旅行攻略、大咖推荐、结伴、增添旅行笔记以及其他UGC内容。2016年V7.2.0 增添直播功能,而这些直播功能仅供飞猪平台上的入驻商家使用,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商家直接与用户建立联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交。2020年,V9.4.0的几次发版中,才不断优化首页的推荐和改进猜你喜欢等功能。 近五年的时间,飞猪涉足于内容领域,但不得不说,除了2015年,其余的时间段飞猪并未在内容社交领域做出革新或新增关键性的功能。不得不说,近五年的时间里,飞猪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从树立起其价格优势。 但从长远来看,阿里系的飞猪会一定会利用阿里自带的大数据优势在PGC内容方面去迎合年轻人的口味,而UGC社交领域方面的发展情况还有待观察。 竞品业务发展历史: 携程 成立于1999年的携程,显然是要比其他三位更早进入在线旅游市场的。从它的发展轨迹来看,携程很早就将其定位集中在了商旅人士、白领、家庭以及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群体,从2005年进军商旅管理市场,到后来与高端酒店合作再到“鸿鹄逸游”高端定制游品牌的打造,都是为服务于中高端市场做铺垫。 值得一提的是,从给2018年携程上线的“旅拍”模块可以看出,携程有意在拓展自己的社交内容板块来提升用户使用携程的频次。 目前来看,马蜂窝在前文中业务分析中提到:它的PGC攻略内容和UGC内容生态做的最为出彩,而飞猪、携程、去哪儿为增强客户粘性,加大用户流量,也相继开展了社交内容板块。除了旅游产品价格之战,服务之战,也许还会迎来内容之战。 去哪儿 去哪儿,2005年凭着其机票搜索的强大功能打入在线旅游市场,以打造旅游搜索引擎为核心,为出行者提供最全面的旅游信息为的形式进入了大众视野,在之后的几年里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获得众多投资机构的青睐。2010年之前,去哪儿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广告:用户的点击率成为其最大卖点。 在2010年之后,为了拓展其商业变现的能力,又向OTA方向发展,通过与供应商的采购合作,赚取佣金。2011年,去哪儿获得百度3.06亿投资成功,2013年成功在美国纳斯交易所上市。 在这之后,去哪儿因缺乏盈利能力以及与航空公司出现众多纠纷后,“战败”携程,被携程收购。之后,携程除了继续发展其搜索机票外,有意将中低端酒店业务让给去哪儿网发展,从而让携程与美团酒店业务竞争。 从发展历程来看,2016年的市场调查中,去哪儿网移动端的用户黏性时超越携程和飞猪的,至少说明去哪儿为用户提供的产品是被用户认为用价值的产品,产品定位是非常成功的,即使是后来退市,又被携程收购,至今也不乏有很多忠实的用户依旧是去哪儿的拥护者。 但从2020年至2012年的连年亏损数据我们也能看出:资本市场对于产品商业变现的能力是非常看重的,如果在长时间内,用户的粘性不能为产品创造可观的商业盈利的话,那资本市场最终还是会把目光移向别处。 马蜂窝 早在2006年,马蜂窝就形成了热爱旅行的交流网站,2010年,马蜂窝才成立公司并正式运营,其早期的种子用户约15万。马蜂窝的产品定位是为热爱旅行的人士提供UGC交流平台,并提供高质量的PGC攻略内容。在这期间,马蜂窝用专业的内容和有趣的社区的氛围吸引了不少热爱旅行的用户,为后期马蜂窝逐渐开始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2012,马蜂窝开始商业化,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费,于此同时也开始逐步拓展酒店领域。 2015年马蜂窝将90后定义为旅游市场中的未来主力军,并继续意扩张90后备受欢迎的自由行。马蜂窝 V8.0 全新上线,针对UI界面做了许躲符合年轻气息的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