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户外旅游 >

中共萍乡市委 萍乡市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2)

时间:2019-03-19 11:40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23.建立全域旅游营销体系。持续开展“萍水乡逢,缘聚天下”和“云中草原武功山、工运摇篮安源、禅宗祖庭杨岐山”品牌的整体营销,实现旅游宣传营销全市“一盘棋”。整合优势资源,培育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
h文合集 小荷欲绽 妈妈美丽的大屁股 三千美娇娘 np辣文 h文书包网 山村教师 神雕之江山美人

  23.建立全域旅游营销体系。持续开展“萍水乡逢,缘聚天下”和“云中草原武功山、工运摇篮安源、禅宗祖庭杨岐山”品牌的整体营销,实现旅游宣传营销全市“一盘棋”。整合优势资源,培育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武功山、安源和杨岐山三大景区的营销合作,加强与长、株、潭和赣西区域旅游合作,共同繁荣旅游市场。整合政府部门、涉旅企业和社会各界宣传资源,建立推广合作平台,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格局。(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市外侨办、市委台办)

  以武功山为主体向芦溪东部、南部两翼辐射,依托生态山水、现代农业、乡俗百工、佛道文化,打造东部芦武户外养生度假板块。以花卉种植、红色传统、古镇礼俗、乡村氛围为基础,依托花卉产业、红色教育、古镇古村、自然生态,打造南部莲花乡村旅游+红色教育板块。以麻山幸福村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突破口,依托生态农业、乡村风光、产业融合基础,打造西部湘东乡村休闲板块。以花炮之源、禅宗之光、溶洞之奇为重点,依托杨岐祖庭、花炮文化、傩舞之乡、乡趣民俗,打造北部上栗文化体验板块。强化全市旅游集散和休闲消费功能,依托中心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优势,健全工业遗产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中部安源城市休闲板块。

  27.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鼓励旅游场所对特定人群实行价格优惠,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道德模范等特殊群体的旅游服务。鼓励公共资源型景区推行免费开放日(“5·19”中国旅游日)和特殊节日减免优惠政策。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重要工作制度。支持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在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便利条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旅发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11.加强景区建设。按照“江西省旅游景区三年提升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改造提升传统景区,新建一批高品质景区,到2020年,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达到20家。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2个以上省4A级乡村旅游点。重点推进萍乡武功山和安源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引导杨岐山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农业局、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一、指导思想

  突出武功山景区龙头地位,依托高山草甸、千年古祭坛、瀑布温泉等特色资源和蜚声全国的户外运动品牌,打造全国著名的户外运动和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引领萍乡全域旅游发展。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山上山下”整体提升,建设山上高空栈道、帐篷营地、穿越线路,打造山下万龙山至麻田休闲度假长廊,万龙山温泉度假基地、麻田生态养生基地,草、水、云三条特色登山游览线路。

  公共服务明显优化,以交通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厕所革命成效显著,智慧旅游体系健全,旅游环境全面改善,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产品供给优质丰富,至少创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列入一个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录,创建1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以上省5A级乡村旅游点。推进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休闲度假产品比重达到40%,以此带动全市旅游品质的提升。

  1.户外运动系列。全力开发以武功山为核心,集山地休闲、生态观光、徒步穿越、帐篷营地、自驾旅居于一体的户外运动与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海绵慢道为特色的慢行健身休闲旅游产品;着力开发以孽龙洞为主体,集溶洞观光、科考探秘于一体的旅游产品;积极开发以芦溪明月湖、锅底潭、十八湾,湘东青草湖、五峰山、边山翡翠谷等为依托,集生态康养、水上娱乐、户外徒步于一体的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水务局、市旅发委,有关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6.民俗文创系列。以傩文化之乡为核心,大力开发“三宝”(傩庙、傩面、傩舞)民俗文化产品;着力开发春锣渔鼓、采茶俚调、民间灯彩、皮影戏等乡村民俗娱乐旅游产品;积极开发莲花打锡、竹编剪纸、古法酿酒、手工挂面、手工月饼、红薯粉、莲花血鸭制作等乡村传统技艺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旅发委,有关县区党委和政府、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17.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市、县区、景区(乡镇)三级旅游集散中心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标识系统。健全、完善萍乡市旅游集散中心功能,重点推进各县区和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示范区游客中心建设,在高铁站等旅游者集中场所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29.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把发展全域旅游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涉旅部门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整体合力。完善旅游兼职委员制度,发挥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及兼职委员单位综合协调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务实高效推进本地全域旅游发展。重点旅游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可在现有机构编制总量内,通过内部挖潜等措施,配齐配强一线工作力量,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旅发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六)宣传营销全域打造

  (七)旅游成果全域共享

  16.扎实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快全域布局,整体推进,“厕所革命”从景区、城市向农村延伸,创新厕所建管体制机制,开展厕所科技攻关及示范建设,探索推广“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模式,加强公民文明如厕宣传教育,继续将厕所革命作为旅游业“一号工程”。高质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实施新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00座以上,全面提升厕所建设管理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旅发委、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文明办、市委农工部、市商务局、南昌铁路局宜春车务段)

  四、重点任务

  (一)旅游产品全域提升

  4.乡村旅游系列。大力开发以莲花荷花博览园、莲花吉内得、芦溪仙凤三宝园、上栗豆田农博园、山水美生态主题公园等为重点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着力开发以麻山幸福村、大丰桐花谷、新泉豆腐小镇、双月湾湿地公园、紫溪田园综合体等为代表的,集田园观光、乡村美食、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风情体验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市委农工部、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旅发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二)两个支撑

  10.优化交通系统。按照“通起来”和“美起来”的原则,建设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完成全域旅游集散体系建设,设立旅游公交专线。高标准建设市县区中心城区、干线公路与重点旅游景区间的旅游公路,因地制宜对旅游公路进行全面整治、绿化、美化和彩化,重点加快杨宣公路、张佳坊至高洲红色旅游公路及聂新线改造升级,将秋收起义红色主题线路、杨宣、芦万武、芦新武公路等打造成全域风景廊道。各县区要建设1条具有自然人文景观、健康步道慢行系统、特色标识系统等的旅游风景廊道。重点打造高速公路出入口景观区,高速公路、国(省)道服务区要配备旅游宣传设施设备。加快4A级以上景区“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栈道、索道、游步道)一平台(观景平台)”建设,具备条件的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通二级以上公路。完善景区生态停车场、标识系统及安全设施,将重点旅游景区标识牌纳入城市交通标识标牌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管理局、市旅发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全域发展格局规范,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市,建成1个以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以上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迈入全域旅游新时代,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

  产业融合形成品牌,推进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建成中国户外旅游引领地。实现安源红色文化、工业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建成中国工业旅游优选地。通过农业、林业、水利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成为省际乡村旅游品牌地。

  36.营造良好氛围。强化旅游公益宣传,把旅游宣传纳入社会公益宣传体系。实施萍乡旅游知识读本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工程,普及旅游知识。抓好文明旅游建设、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加强景区文明建设,加强导游培训和规范约束,全面推行文明旅游公约,建立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全域旅游发展,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营造“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浓郁氛围,不断提升萍乡全域旅游新形象。(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市旅发委)

  25.拓展旅游营销渠道。搭建全市旅游营销推广平台,统筹营销资源,统一组织、指导营销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媒体跟进、企业联手“三位一体”的原则,组织策划境内外客源市场宣传推介活动。开展旅游节事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体育赛事和文艺交流活动,持续举办武功山国际帐篷节,各县区开展本地特色节庆活动。加大新媒体的营销力度,建立统一的旅游产品互联网营销终端,整合运用公众营销、网络营销、互动营销、事件营销、节庆营销、反季营销、高科技营销等多种方式,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和游客复游指数。(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市体育局、市人社局,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3.工业体验系列。大力开发以安源煤矿为重点的近现代工业文明体验旅游产品;着力开发以上栗花炮为重点的传统手工业旅游产品;积极开发以芦溪电瓷、湘东工陶为重点的现代工业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旅发委、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有关县区党委和政府)

  33.强化规划引领。各级政府将旅游主管部门纳入规划委员会,探索旅游业“多规合一”,把全域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编制萍乡市全域旅游规划,加强城市建设、土地、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规划与全域旅游规划的衔接。构建市、县区两级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在萍乡全域旅游规划的统领下,县区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要专项规划及重点项目规划应制定实施分工方案与细则,建立旅游规划评估与实施督导机制,提升旅游规划实施效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旅发委、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

  2.红色记忆系列。大力开发以安源景区和秋收起义纪念地为核心的红色体验旅游产品;着力开发以甘祖昌干部学院、一支枪纪念馆和斑竹山红色教育基地等为依托的红色培训旅游产品;合理开发以基层党建、新农村建设为依托的创新示范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史志办、市文广新局、市旅发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到2020年,旅游经济更快发展,旅游总接待人数6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达700亿元,年均增长15%,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居民年均出游达到5次,过夜游客占游客总量的30%以上,将旅游产业发展为名副其实的强市富民产业。

  20.加强综合监督管理。推进政府主导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建设,创新旅游与市场监督、公安、法院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引导各相关单位主动履行本部门旅游市场监管职责。加强旅游质监执法队伍建设,推动行业执法、治安处罚、刑事执法和司法调解在旅游市场治理中的有效统一。各县区和5A级旅游景区因地制宜实施“1+3”(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旅游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联系协调和行业自律作用,共同整治旅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发挥新闻媒体、社会监督作用,聘请记者、专家、消费者监督旅游市场秩序。(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委宣传部、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市公安局、市编委办)

  15.开发演艺节目。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红色安源》《并蒂莲花》《萍乡傩》《印象玉皇山》等旅游实景演出。在市中心城区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打造水幕电影、灯光秀等文化演绎产品。各县区要打造一台室内大众消费演艺节目。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4A级及以上景区要有一台演艺节目。(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旅发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30.强化财政和金融扶持。积极争取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省旅发委对萍乡市全域旅游的资金、项目支持。市级财政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投入力度,完善萍乡市支持旅游发展奖励补助办法,扶持优秀旅游项目发展。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支持旅游公共服务、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将符合条件的旅游项目纳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适时组建萍乡旅游集团,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产业,支持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类企业通过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募集建设资金。推动旅游企业对接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旅发委、市政府金融办)

  18.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快建设全市旅游大数据中心,推进“旅游云”的应用,建立“旅游云长制”,加快建设全市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和应急管理平台,形成省、市、县、景区四级应急体系,实现景区景点流量实时监控、实时发布,提高景区承载预警水平。加强旅游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4G信号、WiFi、移动通讯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建立完善旅游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号、官方微博等自媒体发布平台,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建立网上旅游咨询投诉、在线预订、在线支付、信息推送、电子商务一体化平台,构建“旅游资讯一览无余、旅游交易一键敲定、旅游管理一屏监控”的智慧旅游体系,让导游服务智能化、游客个性化需求服务智能化、政府监管智能化、景区管理智能化、分享评价智能化。(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

  结合全市旅游资源禀赋和分布实际,将全市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统一规划布局、弘扬地域文化、精准功能定位、强化项目建设,通过三年努力,构建“一个龙头、两个支撑、五大板块、八百里山水长廊”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一)一个龙头

  (二)旅游业态全域融合

  (四)八百里山水长廊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深化旅游强市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打造美丽江西“萍乡样板”,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赣发〔2018〕13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综合治理管理有序,加强组织领导,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建立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坚持依法治旅,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突出“户外运动”特色,将全市户外徒步线路、骑行线路、慢行线路和公路交通线路有机组合,串联萍乡市主要景区(点),打造由健身步道、户外穿越道、海绵慢道、骑行道和车行道等组成的八百里户外运动山水长廊。

  26.推进旅游扶贫。从政策指引、旅游投入、规划帮扶、项目倾斜、品牌打造等方面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扶持农民工返乡进行旅游创业就业,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示范品牌和创客示范基地。探索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等模式,采取定点采购、输送客源、培训指导、建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区等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重点推进莲花县沿背村,上栗县长平乡石塘村,湘东大丰桐花谷,武功山东江村、堎头村,湘东区贵澳大数据乡村振兴农旅扶贫产业园等旅游扶贫项目。(责任单位:市委农工部、市农业局、市扶贫和移民办、市供销社、市财政局、市旅发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相关扶贫村挂点单位)

  24.精准对接旅游市场。对接半小时经济圈内长株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内省会城市,三小时高铁经济圈内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闽三角和港、澳等境外重点客源市场,大数据分析研判旅游市场需求和变化,推出高品质旅游产品、线路,制定旅游精准营销方案,提高市场营销的精准性和针对性。(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外侨办、市委台办,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9.推进科、教、文、体等与旅游的融合。以文化和自然遗产、特色地质遗迹与矿业遗址、国家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科技工程、科技场馆、先进人物事迹等为依托,开发科技、研学、游学旅游产品,建设一批研学、游学旅行基地。积极发展文化体验旅游,推动各地加快打造体现本地文化、民俗等特色的旅游演艺活动,推进剧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依托宗教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宗教体验旅游产品。加强体育健身、体育赛事、体育场馆与旅游开发的关联互动,开发体育旅游路线和产品,打造体育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重点打造秋收起义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莲花沿背红色培训小镇、傩文化产业园、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鳌洲书院、萍乡民俗文化演艺、武功山户外运动产品、成功之路红色健步走产品、海绵慢道健身旅游产品等项目。(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史志办、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体育局、市旅发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四)公共服务全域配套

  8.推进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工业、商贸等与旅游的融合。加强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美丽宜居乡村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四精工程”,培育一批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特色风情小镇和精美乡村。依托海绵城市建设、河长制全面推行,建设生态文明旅游城市。利用工业园区、工业展示区、工业历史遗迹等,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加强商贸、物流、餐饮、金融、信息技术等服务产业与旅游融合,建设特色街区、会展中心、投融资公司、创客基地、智慧旅游平台等项目。重点推进五陂海绵小镇、安源路矿旅游景区、芦溪电瓷观光园区、湘东下埠工陶小镇、上栗花炮文化小镇、毛家湾萍乡饮食文化村、智慧旅游景区、旅游电商平台等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旅发委,各县区党委和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三、发展目标

  19.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质量标准贯穿旅游规划制定、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旅游发展全过程。发挥国家、行业、地方、团体、企业等五类旅游标准在全域旅游中的服务、指引和规范作用,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提高服务人员的标准化、质量意识与服务能力,打造多样化的优质旅游服务产品品牌。建立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行动,打造旅游志愿服务品牌。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和权益保护,建设导游服务网络平台,切实提高导游服务水平。建立优质旅游服务商名录,推出优质旅游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各县区党委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