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景区景点 >

热点聚焦:同样是景区涂鸦,网民态度何以天壤之别

时间:2016-10-05 09:33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热点聚焦:同样是景区涂鸦,网民态度何以天壤之别---网民对某一个话题的关注与讨论,不再停留在空洞的宏观原则或理念层面,而是转向微观的具体事件与情境,更加
藏帆暗礁 藏帆暗礁在哪 草戒指洋服店 插翅难飞张世豪 昌平五中贴吧 砮皂陵 长安天地无限桑拿 长者廖禄 长直发的她音译

然而,网民对此次“景区涂鸦”行为却普遍持较为宽容的态度。据浙江在线报道,在某微信公号发起的一项投票中,83%的网友支持“保留这幅岩画”,17%的网友认为“应该清除”或“无所谓”。9月29日,凤凰网一项在线调查在3个小时内就获得了超过2.3万人次的参与,持“保留”态度的占到了72.51%。与此相对照的是,9月中旬,一个自称“陈志成”的人在房山怪石山景区13处著名景观石上涂鸦的消息曝光后,几乎遭到网民一边倒地批评。除了称之为“恶劣行为”外,甚至呼吁用“剁手”、“刺字”等严厉手段惩罚以儆效尤。

更多精彩舆情研判请关注

网民对某一个话题的关注与讨论,不再停留在空洞的宏观原则或理念层面,而是转向微观的具体事件与情境,更加“就事论事”。如果从这个角度审视网络舆论场的变化,就会发现,这种变化并非“孤例”。

(凤凰网《北京:一个留名“陈志成”的人破坏了13处景观》报道截图。)

面对自然景观遭涂鸦的情况,从舆情处置的角度看,管理部门“一刀切”地依法依规处置,在程序上可以达到无可挑剔,但并不一定能实现效果最优。要想圆满地解决问题,还是要回到事件的具体情境中,回到涂鸦的性质、破坏程度等具体问题。不同事件之间的差别如何拿捏,网络民意可能是最为值得考量的一个因素。

同为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相应管理部门采取了类似的措施),网民的态度却相差天壤,原因何在?一个核心的事实是此涂鸦与彼涂鸦不同。相较于单纯的发泄,一定的艺术水准加上一个美妙的爱情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网民的关注点或者弱化了网民对其行为破坏自然景观的印象。除此之外,几乎同一时间、同类事件,网民的差别化对待也折射了网络舆论场的变化。这种差别化,再一次证明了网民对“非黑即白”逻辑的免疫,体现了网络主流意见的理性与力量

7月下旬,北京八达岭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中,网民的关注点就不再是抽象的个人权利原则,而是更关注当事人的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事人进行了谴责(尽管当事人是受害者);8月下旬痛经假风波中,网民也不再追求抽象的口号式或者纸面权利,而是从“权利实现”的角度,在“至少有10余省份明确痛经假”的情况下,仍然对上海人保局“暂不考虑”的表态予以点赞。

(凤凰网在线调查页面截图,截图时间为9月29日13时50分。)

在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中,一个主张的力量大小不会仅仅与分贝有关,自信、包容、建设的声音,会更有力量。当前,网民在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中已经出现了这种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意义,大而言之,可以说为社会治理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近日,有驴友发现,在浙江仙居县神仙居景区饭蒸岩的悬崖峭壁上,被人画上了一个男子头像,该事件随之在网上发酵。浙江在线报道的标题也被更改为“又现景区涂鸦!女子在悬崖上画心巨幅男头像示爱”,引发了更多网民的围观。据报道,景区工作人员发现后与当事人玲玲进行了沟通,她表示会尽快上山将这幅岩画擦掉。

新华网舆情分析师 李向帅

概而言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