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攻略 >

无法抵挡的诱惑——雀儿山攀登攻略(2)

时间:2016-07-15 18:11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雀儿山突兀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川西高原横断山脉的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它北衔莫拉山,南接沙鲁里山,北侧是自西而东的雅砻江支流玉隆河,南侧是由北环流的金沙江支流夕河和麦宿河。雀儿山藏名“措拉”,意
网拍十三姬 儿女传奇变脸惊情 华丰矿吧 www.mfavw.org l8n的河月蟹日 酒壶挑选小技巧 邢颐善 金玄雨 游猎神州 非梦卡盟haoma 秦国赵弋 陈娇娇的香艳和屈辱

  雀儿山突兀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川西高原横断山脉的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它北衔莫拉山,南接沙鲁里山,北侧是自西而东的雅砻江支流玉隆河,南侧是由北环流的金沙江支流夕河和麦宿河。雀儿山藏名“措拉”,意为大鸟羽翼。冰雪皑皑,巍峨雄伟的雀儿山居沙鲁里山系北段,最高峰海拔6168米,该山山势挺拔,壁立于周围十座5500米的群峰之上。故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雀儿山地理坐标为东经9.1度,北纬31.8度,坐落在德格县境内,是康藏交通的要塞。

  雀儿山主峰有西北、东北两条山脊。在西北山脊上,距主峰3公里处是雀儿山峰,海拔6l19米,与主峰并排耸峙于云海之上。雀儿山主峰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山峰北坡和东南坡谷中躺卧着两条大型冰川,冰川舌部直伸到海拔4500米的森林边缘。主峰的西北麓是冰川湖新路海,海拔4100米。丘状的高原面上是呈块状分布的云杉和园柏。森林草原中栖息着黑熊、林窟、白唇鹿、惫羚、雪豹、岩羊等20多种动物。

  1951年,解放军以简陋的工具和血肉之躯,历半年时间,建成了雀儿山公路,从此高峻险要的雀儿山、冰峰林立的雀儿山、拥有川藏公路第一高的雀儿山闻名于世。

  雀儿山登山活动

  雀儿山第一次是1988年中日联合登山队首登,当时共用时近三个月。第二次是1997年英国人登顶,其中Mick Fowler是获得2002年度的Piolet D'Or(Golden Ice Axe)(也被称为登山奥斯卡)奖的队员,可以说是世界顶尖级登山家。第三次攀登是2002年8月两个韩国人登顶。第四次是2003年7月成都刃脊探险登山队成功登顶六人。20多年来有其它各类登山队达二十余支都未能成功。

  雀儿山登山季节一般在每年的4、5、6月或9、10月。 进山路线:从成都沿川藏公路经康定、东俄洛后北上,经道孚、炉霍、甘孜、玉隆区(新路海)再下,全程868公里。过新路海便到达雀儿山主峰北麓、新路海南畔,海拔4000米的登山大本营。

  雀儿山攀登注意事项

  像雀儿山这种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型雪山,我只登了一次,并且也算是侥幸登顶,当然是没有什么资格来写攻略的。这里,仅把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1、复杂地形。雀儿山有无数的冰裂缝,有些还很大很深,并且每年都在变化,要想顺利登顶就必须请熟悉线路的向导带路。很多登山队伍无功而反就是因为找不到登山的路线或者绕不过冰裂缝。

  2、体力要求。因为雀儿山的攀登落差有2000多米(从4000多到6000多),攀登周期也在5天以上,而且要自己背负一些装备,所以,对队员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3、高原反应。从大本营(4050米)开始,就会有队员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多花一点时间适应就可以了。我们B组11人都没有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但A组9人中有2人下撤,新加坡4人多适应了1天还是有两人下撤,前一支队伍(晕晕狼队)12人中有4人下撤,都是因为高原反应。

  4、多变天气。7月份是雨季,几乎每天都要下雨,并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是什么天气,因为变化太快。所以,防水和备用的衣服非常重要。因为温度不是太低又经常下雨,冲锋衣比羽绒服更好使一些。好在我们的MARMOT帐篷质量不错,基本可以保证在帐篷中是暖和的。

  5、高山协作。我们这次选择的是川藏高山向导协作队,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一是他们的协作都非常熟悉路线,每个人都可以单兵作战;二是他们的服务也非常好,下雨的时候我们只需呆在帐篷中,开水和快餐食品都有人送到帐篷中;三是他们的营地建得不错,特别是 MARMOT的4人帐和3人帐,内空很大,防水透气,睡在里面很安逸;四是他们的修路能力,危险的地方都能提前或快速把路修好,保证我们顺利等顶。

  GPS轨迹图和行程记录

  实际攀登天数5天,7月22日---26日,具体如下:

  7月20日,15:40到达位于新路海的大本营(海拔4050米)。

  7月21日,大本营适应性训练,基本操作技术讲解。

  7月22日,大本营(4050米)——C1(4850米),负重15公斤徒步5小时。

  7月23日,C1(4850米)——C2(5350米),负重徒步5个半小时。

  7月24日,C2(5350米)——C3(5585米),负重徒步3小时。

  7月25日,C3(5585米)——顶峰(6168米)——C3(5585米),轻装徒步12小时。

  7月26日,C3(5585米)——C2(5350米)——C1(4850米)——大本营(4050米),负重徒步6小时。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攀登路线

  

  

  

7月22日大本营——C1的攀登路线(红色部分)

  

7月23日C1——C2的攀登路线(蓝色部分)

  

7月24日C2——C3的攀登路线(黑色部分)

  

7月25日C3——登顶——C3的攀登路线(黄色部分),上山和下山略有不同

  

7月26日,C3——C2——C1——大本营的下撤路线(粉红色部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徒步帮》!

原创攻略,点标题即可打开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徒步帮》

助你快速成为户外旅行达人!

徒步交流群:63503375

旅行交流群:415863789

摄影交流群:427348180

装备交流群:417478875

商务合作:18026979716(微信/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