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荐2019豆瓣高分 av排行榜 中级车销量排行榜 世界第一高楼 香水排名 刷钻平台排行榜 欧美av排行 海贼王cp9 |
一则公告,昭告了票务代理龙头腾邦国际的结局。 5月31日,腾邦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整理期为5月31日—6月21日,在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间,公司将不筹划或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同一时期,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腾邦退(300178)”。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腾邦国际将摘牌,股票终止上市。 触发退市规定的主要原因,是腾邦国际近两年来业绩持续未达要求:公司2020年、2021年两年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均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换言之,腾邦国际业绩的糟糕程度,已击破A股上市门槛。 上市11年后,腾邦国际黯然退场。 1998年,携程等各大OTA平台尚未成立时,腾邦国际率先杀入机票代理业务的蓝海,并在此后成为业内头部票代,鼎盛时期,公司曾对标携程机票业务,跻身中国民企500强。但2018年后,腾邦国际现金流开始出现问题,业绩一落千丈,在破产、重整未果后,公司最终走向退市。 关于退市后公司的下一步动作,5月31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腾邦国际投资者热线,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一切信息以公司后续发布的公告为准。 从业超过15年、接近腾邦国际的旅游业内人士杨阳(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腾邦国际的衰落,是个“物必自腐然后虫生”的过程。 “行业趋势的变化,只是压倒腾邦国际的其中一根稻草。腾邦国际早在此前就存在管制不严格,很多人做私单中饱私囊的情况。内忧外患之下,公司资金周转不过来,甚至导致后期欠薪,据我所知,部分员工目前已走仲裁拿到部分补偿。”6月2日,杨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腾邦国际的问题,集中在上市后扩张太快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回笼,从而影响到票务业务。早在三年前就已显露端倪。”同日,一名腾邦国际前员工表示。 曾经的票代巨头,最终落得一地鸡毛,令人唏嘘。 票代巨头发家史 乘着时代的风口,腾邦国际曾是票务代理圈的明星企业。“中国过去有十万家机票代理,只有腾邦国际一家成功上市,这在票代圈几乎成了神话。”2018年时,一位腾邦国际的高管曾在公开发言中如此说道。 1998年,机票代理人资质的资质刚开放,仅有民航局站点才能销售机票的局面被打破,时年33岁的公务员钟百胜嗅到商机,只在商圈租了个几平米的柜台便创立了腾邦国际,开始发展机票分销业务。 在还没有携程等OTA平台的年代,各大航司尚未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线下直营网络,票务代理成为航司触达广大消费者的重要枢纽。 票代的门槛不高,几乎没有固定资产投入,对劳动力、品牌的要求低,同时,票代产品标准化,成交快,服务环节也少。不过,票代业务要做大,相当依靠规模优势。 凭借先发优势,腾邦国际大举拓张业务。招股书显示,2007—2010年,通过收购和新设的形式,腾邦国际发展成为具有 8 家全资子公司的集团公司。 收购完成后,腾邦国际迅速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航空客运代理企业。根据中航信深圳民航凯亚公司统计,2008年、2009 年,腾邦国际的BSP机票(电子客票)销售量更是达到全国排名第二。 2007—2009年,腾邦国际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 29.89%,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 15.67%。2010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净利润约6100万元。 2011年2月,腾邦国际登陆深交所创业板。2012—2018年,腾邦国际营收直线增长,从2.58亿元增长至48亿元,2015年,腾邦国际的市值更是一度被炒过300亿元。 激进扩张 尽管上市后营收长期保持增长,但腾邦国际的经营却隐患重重。 2014年起,提升机票直销比例、降低代销比例(“提直降代”)成为行业趋势,属于票务代理公司的风口收窄,腾邦国际开始寻找新的增长极。 激进并购与追逐风口,成为腾邦国际的增长路径。 一方面,腾邦国际继续通过“买买买”战略,建立并完善公司旅游板块业务。2014年,腾邦国际斥资1.9亿并购在线旅游运营商欣欣旅游;2016年,腾邦国际投资喜游国旅、玩途自由行及八爪鱼在线旅游;2017年,公司收购业内知名出境旅行社北京捷达假期,并联合收购全球最大的水上飞机运营商马尔代夫TMA集团;到了2018年,腾邦国际更是与海外新锐航空公司艾菲航空达成战略合作。 同一时期,腾邦国际还瞄准当时的风口互联网金融领域,大举发力。2013年,腾邦国际创立小额贷款品牌前海融易行;2014年,公司创立腾邦创投,开展消费金融业务;2015年,公司并购深圳中沃保险经纪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保险经纪业务牌照,并投资发起设立相互人寿保险公司、联合开设再保险公司等,布局保险全产业链。 大举扩张后,腾邦国际营收规模相应提高,但持续并购也带来巨大资金压力。同时,腾邦国际的业务运营水平未能与公司业务规模匹配。 “同样的航班,外面的小型票代基本比腾邦国际便宜,腾邦国际只有在部份包机服务商有价格优势。一般来说,他们的航班时间也不适合常规旅客出行。票代业务亏损了,他们就在P2P网站上贴钱卖票,做大营业额向航司拿高返点。说到底,他们的业务几乎没利润可言。”杨阳分析道。 上述分析也在财报中得到印证。2013—2018年,腾邦国际营收从3.57亿元增长至超过48亿元,但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却长期停留在2亿元以下水平,仅在2017年达到2.84亿元。 同一时期,腾邦国际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基本处于负数,短期借款则从0.7亿元飙升至34.24亿元。 自救失效 为了收并购而重重叠加杠杆的腾邦国际,抗风险能力变得极弱。当重仓金融业务的公司遇到金融市场调控政策时,公司则面临当头重击。 2017年、2018年,国内金融市场开始严加规范,加强监管、去杠杆、去表外业务成为趋势,这给了腾邦国际致命一击。2018—2020年,腾邦国际营收从约48亿元大幅下滑至5.45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从1.68亿元下滑至亏损10.49亿元。 这一时期,腾邦国际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2019年8月21日,腾邦国际发布《关于公司BSP票款到期未能清偿的进展公告》,称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因发生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BSP(开账与结算计划)票款欠款行为,公司及子公司涉及BSP欠款的共11家主体,公司欠款总金额为2.17亿元。根据公司此后的公告,截至当年10月10日,上述11家涉及欠款的主体,已全部收到国际航协《关于终止客运销售代理协议的通知》。 也是在同一时期,腾邦国际人事剧烈变动。裁判文书网上,共有57份与腾邦国际相关的劳动争议执行裁定书,上述裁定书所对应的仲裁裁决书,裁决时间则集中在2019年。 此后,坏消息接踵而至。截至2022年5月18日,公司被起诉类案件合计涉案金额约为 43亿元,在公司被起诉涉及的诉讼、仲裁案件中,金融机构涉诉案件诉讼金额为38.01亿元,占公司被起诉案件金额比例为88.08%。 面对近年来的重重经营危机,腾邦国际曾想尽办法自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