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 雷山县发展特色旅游从“山中”脱贫 依山傍水的秀丽风光、典雅浓郁的苗族风情、历史深远的文化底蕴、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这一切,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带来“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国旅游王牌目的地”的美称。 在这里,每年有一半的时间是节日,您可以和少数民族一起喝酒、唱歌、跳舞;在这里,您可以见到唐代发型、宋时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近距离领略浓缩的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史。 “去年回乡搞旅游,说实话,我很犹豫。”从城市返乡,一心想用旅游带动家乡经济的雷山县村民杨勇这样说。您可能会奇怪,面对如此丰富独特且原汁原味的旅游资源,杨勇在犹豫什么? 事实上,雷山县虽保留了众多令人赞叹的原生态村寨,却由于大山阻隔、交通不便,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特产出不去,因此长期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杨勇说:“现在我不犹豫了,深圳分行私行中心总经理赵建峰说。目前,平安银行的公益活动已有超过2万客户参与过,一个个公益梦得以成功实现。 对雷山县的居民来说,脱贫致富的幸福门由此打开。中国平安将客户带到雷山,一是带来提供用餐服务的收入,二是给提供欢迎活动的人带来劳务收入,三是为手工艺人的产品创造销售收入。例如第一期雷山行的小试牛刀,6组家庭短短两天内就为当地创造了近6万元的收入。 而这些短期收益仅仅是中国平安帮助雷山县旅游脱贫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助当地一起打磨旅游路线和打造品牌,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来到雷山县,村民们也能依靠自身实现致富。 “接下来我们将提供更丰富的苗族特色体验服务,比如稻田捉鱼、苗饰拍照等,以及制作出更多可以走出去的旅游工艺品和农产品,这些才是长久之计。”在中国平安的帮助下,谈到未来,以杨勇为代表的雷山县村民们充满了信心。 多管齐下,平安扶贫模式激活雷山致富新动力 在旅游扶贫之外,中国平安还通过“扶智培训、产业造血、一村一品、产销赋能”的产业扶贫闭环,在雷山县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扶贫生态圈,帮助雷山县巩固脱贫成果。 在扶智培训环节,中国平安与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在贵州省雷山县贫困村联合主办100位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培训内容其一包含产业政策、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其二涵盖电商运营、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其三组织学员实地考察交流,为其开拓视野、激活观念;其四在学员培训结束后一年内持续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师辅导。截至2020年5月25日,培训共举办22期,培养3255人,覆盖18省份的78个县。学员们与平安一起,成为帮助各地区脱贫致富的坚实力量。 在产业造血环节,中国平安在雷山县投资扶贫政府债、发放扶贫贷款。地区脱贫不能一味依赖外界“输血”,唯有形成良性循环的“造血”机制方能成功。为此,中国平安创新开发水电贷、养殖贷、种植贷、修路贷、扶贫债等产业帮扶模式,支持核心农业企业发展。同时引入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将企业的种植、养殖、生产工作与贫困户紧密联系起来,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 在一村一品环节,中国平安将雷山特产纳入“平安三村百宝”,打造雷山扶贫农产品品牌。为破解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增收乏力难题,中国平安深入分析市场规律,因地制宜在扶贫地推出“一村一品”策略,根据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产业集中后不仅便于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更形成了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效应。 在产销赋能环节,中国平安帮助雷山县整合供应链,助力扶贫农产品销售。中国平安将扶贫公益与互联网电商+直播相结合,通过构建“金融流量转换成农产品销量”的消费扶贫场景,全面促进农产品销售。2020年4月,中国平安利用自身金融科技和电商平台优势,发起“我有一个云农场”消费扶贫公益活动。这种全新的扶贫模式能够精准、高效地实现扶贫农产品的销售转化,将趣味性与公益性发挥到了极致。产销赋能,使农产品插上翅膀,进入千家万户。 山水人文,美丽雷山。正是有中国平安的责任与奉献,雷山县才能用“美”改变贫困。旅游扶贫,正是中国平安积极跟随国家脚步,将自身优势与业务结合,在扶贫闭环之外,针对以雷山县为代表的美丽却落后的地方探索出的一种新模式。未来,中国平安将把旅游扶贫做成常态,带领更多客户走进国内更多需要帮扶的地方。新旧扶贫模式齐发力,共同构建公益大格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