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新闻 >

海南32年发展记:从工业主导到旅游制胜,从自贸区到自贸港

时间:2020-06-22 12:25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ID:SIF-2015)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首图来自壹图网。 1987年6月12日,刚刚于东南沿海“画了几个圈”的邓小平,会见了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斯特凡·科罗舍茨一行。谈话
imdb排名 中国城市gdp排名 最新战争电视剧 bt下载软件哪个好 冰箱质量排行榜前十名 c罗周薪 好看的谍战电视剧 全国房价排名

  公开资料显示,不到700万人口的海南,两年内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仅30余万人的海口地区,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到800万平方米。众多炒地者开始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大量尚未兴建仍是图纸的楼盘几经转手,摇身一变成为天价地产。

  2018年,海南“三十而立”之时,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在此发展战略指导下,海南省逐步放宽免税、免签、放航权政策,全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使得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得以保持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2015年,国家又提出要把海南打造成中国的旅游特区,将国际旅游岛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4、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

  而构建中国特色的自贸港,是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主动对接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的重要抓手。对于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以及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效促进我国对外自由贸易发展以及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同样影响深远。

  按照海南民谣所唱,“大老板建大楼,小老板盖小楼,没钱的炒楼花”。在投机者们的驱动下,海南平均房价从1991年的每平方米1400元涨到了1993年的7500元,地价在一年内从每亩十几万涨到六百多万。疯狂之势,可见一斑。

  显然,自贸港应比自贸区有更高的标杆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从自贸区跃迁到自贸港,希望的不仅是自贸港能获得更多的国际离岸贸易和服务,更期待的是被国际业务激活的广大内地相关产业集群,体现的则是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为了贯彻“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发展思路,海南于1993年颁布了《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其中赫然写着“批准立项154个旅游开发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02.7亿元人民币;拓宽海南与内地的陆岛交通运输渠道,增开33条国内航线”,并大力推动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开发区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工作。1995年后,海南再度祭出大招,开始着手规划建设三亚南山文化苑与博鳌水城等大型旅游开发项目,掀起了一波旅游开发热潮。

  经过全面考察,阮崇武认为旅游业与热带农业才是海南的优势所在,于是,他决定转换思维,对海南的产业发展战略实行调整。1993年7月的海南省第二次党代会上,阮崇武明确提出:

  6、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海南已经变得更加繁荣和国际化,并以更加崭新成熟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今,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海南又将站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

  彷徨之余,海南重新思考前进的方向。

  “建立以工业为主导,工农贸旅并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

  就在这时,些许“躁动”浮现了出来。

  出于“中国南大门国防前哨”的特殊身份,曾经的海南长期都是将“加强防卫、巩固海南”的题词作为雷打不动的建岛方针,而这也导致了海南经济发展的滞后,除了拥有全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外,海南几乎再无其他像样的产业,财政与居民收入更是少得可怜。

  以此为基调,海南开启了一波工业化的小高潮。尽管工业的确是在快速增长,1988~1992年的平均增速高达20.26%,但无奈海南当时的工业规模实在太小,增速再快也难以盘活全省经济,并且工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大多为矿业和农产品加工,缺少高附加值制造业的引领,因而没能掀起太大的浪花。

  有人戏称:与其叫琼岛,还不如叫“穷岛”。

  这是海南经济转型的关键一步。

  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尽管在不同阶段有所微调,但海南大体上的发展方向均没有偏离“一省两地”的精髓。

  从“发展旅游业”到“建设国际旅游岛”

  原标题《世纪大机遇!错过了深圳、浦东,不要再错过海南!》

  结语

  1988年8月,轰动全国的《加快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建设的若干规定》出台,该文件对于外贸的支持力度之大可谓空前,其中提到的三个“进出自由”——资金进出自由、境外人员进出自由、货物进出基本自由,在全国范围内更是独一无二,人们直呼海南“比特区还特”。而依托于此,海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外贸繁荣,服务业比重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可是按照当时的情景,工业并不符合以生态环境著称的海南所具备的比较优势,而且早期的海南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发展起来难度将会非常之大。这也使得人们在商讨海南发展大计时,一度摇摆不定。不过最终,“工业主导”思想还是占了上风,在1988年定稿的《海南经济发展战略》中明确了海南发展的总目标:

  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爆发。为了应对眼前的形势,国家适时地提出了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经济增长动力也由以往的依靠国际市场转为扩大内需。基于此背景,海南进一步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产业,并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

  当年4月,《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以现有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海南特点,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两年后的2020年6月1日,中央又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将海南的“自贸区”头衔升级为“自贸港”。

  究其原因,在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海南越来越重要了。

  第一,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时期的新路径,要当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尖兵,履行探路开路的责任,并为全面推开树立榜样、提供经验;

  1、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3、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这时,海南经济开始真正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是GDP、工业增加值还是旅游业都呈现出一片繁荣;另外,中石化、中海油、一汽、华能、中信、国电、南方电网等一批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至沓来,各种重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海南的产业体系得到了丰富与完善。

  大如海南与国家,小至我们每个人,始终都未曾停下前进的脚步。

  诚然,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两百多年的工业文明创造的财富总量已经远远超越过去几千年创造的财富总和,正是因为有了现代化机器大工业,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才得以不断推进。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一再证实:要想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必由之路。

  5、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忆往昔,自诞生之日起,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便始终在梦想与现实、期待和失望的焦灼中蹒跚前行。从“洋浦风波”到“楼市泡沫”,从“工业主导”到“旅游制胜”,从“自贸区”到“自贸港”……为了追逐梦想,摆脱贫困,发展致富,也为了服务于国家发展大计,海南已经悄然度过了32年的光景。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那就是名噪一时的“洋浦风波”。

  于是,海南又在2004年提出了“始终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同时,在定位“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思路后,海南还将发展新型工业的重点放在位于西岸的洋浦,从而确保东海岸不受工业影响。

  1993年,时任国家劳动部部长阮崇武被任命为海南省委书记兼省长。

  二

  从国防前哨到开放前沿,从边陲海岛到开发热土,海南完成了华丽转身,步入了发展的新纪元,并即将在未来的30多年里,不断地迎来重大的历史机遇。

  更何况,当时海南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有18.4%,农业却高达50%——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低层次”产业结构。

  四

  一

  第二,探索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依托海南现有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同时,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

  从探索到“泡沫”

  第三,探索将经济跨越发展和生态保护提升有机结合、相互支撑的新模式,力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经济发展,进而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表率;

  当招商引资的道路因“洋浦风波”而中断时,土地便成了解决海南发展资金问题的关键所在。恰逢当时,中央正在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宽松的开发环境让房地产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崛起并热得发烫;而之于海南,低廉的地价与舒适的环境,让大量房地产投机客纷纷涌入。

  房地产空前的繁荣助长了泡沫的迅速扩大,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1993年6月,国务院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严控信贷规模、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并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如此一来,海南房地产泡沫正式破灭,昔日的狂欢也宣告结束。很多因海南房地产繁荣而一夜暴富的人突然变得“一无所有”,600多栋烂尾楼和数百亿坏账恍如隔世,而烂尾楼也成为海南一个“景观”。

  按照当时的规划,洋浦被定位成海南省“特区中的特区”,但省内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开发洋浦。于是,省政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洋浦地区,由外商来成片承包并加以系统开发。无论是开发面积、开发期限还是模式的灵活程度,这都是建国以来对外开放尺度最大的举措。

  未来如何,拭目以待。

  从学术角度看,自贸港相当于自贸区的升级版,是开放程度更高的自贸区。在自贸港内,海关一线真正放开,货物可自由流动,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港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简化申报手续方便国际贸易船只出入港、装卸、储存与过境中转。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入正轨: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于海南自贸港而言,有四方面使命等待着它去完成:

  直到邓小平慧眼识珠地洞见到了海南的巨大潜力和美好未来,尤其是在1984年视察完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后,他更加坚定了进一步开放海南岛的决心。终于在1988年4月13日,国家正式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海南由此成为了全国最大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在此背景下,海南的旅游业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无论是接待人次还是营业收入都稳步攀升,其中,前者由1993年的279.41万人次增至1997年的791万人次,后者则由23.97亿元上涨至41.28亿元(见下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