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皇冠店 红酒品牌排名 广东gdp 特色小吃加盟排行榜 独立学院排名 英特尔处理器排名 最火的小说 游戏角色名 |
我市出台了《张家口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确定了“一带一城三路四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一带,即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一城,张家口冬奥旅游休闲城;三路,即草原天路、桑洋水路、张库大道;四区,即滑雪温泉旅游区、坝上草原旅游区、历史文化旅游区、葡萄·酒品旅游区。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马国萍通讯员赵鑫 依托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草原天路、桑洋水路为轴线,全面贯通草原天路,实施桑干流域综合治理开发。2019年8月,原长132.7公里的草原天路,实现了东延至沽源县、西延至尚义县全线贯通,总长达到了323.9公里,形成了西连尚义大青山、东接沽源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乃至承德坝上“国家一号风景大慢游通道”,改变了游客与天路其他美景擦肩而过的遗憾;围绕桑洋河谷资源,集中打造了葡萄文化、生态休闲、旅居康养等为一体的多业态生态生活圈。 全域旅游“大步快跑” 如何依托机遇,打破地域界限,全方位、全时空、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打造文旅产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旅融合是时代需求,是推进供给侧改革抓手,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优势,通过景区辐射、项目带动等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振兴。 为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编制了《张家口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9-2025)》《张家口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12个专项工作方案(20192020)》,出台了《张家口市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检查员管理办法》《张家口市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规程》。推动张北元中都遗址公园等5家景区通过2019年全省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推动崇礼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实现旅游度假区零突破。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张北县成功获评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融合,带来机遇;融合,实现繁荣!依托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越等无可比拟的组合优势,2019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推进“旅游+文化”发展战略,全力挖掘春节民俗文化、避暑文化、商道文化、葡萄文化、工业文化,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业态,使更多文化资源、文化要素变为了旅游产品,文旅融合呈现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业态形式不断创新的良好局面。 雪场银装素裹,天路蔓延曲折……在如画的桑洋水路里,在如诗的草原风景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张家口。 旅游产业是幸福产业,更是富民产业。 近年来,我市放大区位、历史、资源等优势,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市七大主导产业之一,走全域旅游、文旅融合、一业托三产发展之路。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如今的我市已逐步构建“一带一城三路四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冰雪旅游、旅居、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旅游演艺等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杨舒帆 旅游富民“借景生金”
原标题:处处皆风景徐徐徐入画来———张家口市多措并举推动文化旅游产产业发展纪实 文旅融合“扬帆起航” 绿水青山,是一幅凝固的画;张家口这座城,是一首流动的诗。 2018年12月,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时代正式揭开序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聚焦文旅深度融合,重点围绕北京市场需求,挖掘桑洋河谷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生态生活圈,建设京北现代都市农业。围绕紧邻北京区位优势,打造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围绕“首都两区”建设,充分利用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成果,与造林绿化等工作进行融合,打造“五变一加”文旅产业,林区变景区、草原变公园、河道变游道、农业变景观农业和养生农业、村民中心变游客服务中心,实现“绿化+文化”。发挥冬奥品牌、冬奥场馆等资源优势,引入高端会议、休闲康养等项目打造奥运文旅产业。围绕冰雪产业,积极开发春夏秋季观光、避暑等项目,打造一季变四季文旅新模式。围绕精准脱贫,按照“农村资源+文化创意+旅游开发+扶贫政策”四合一模式,打造特色农村休闲文旅产业。围绕张家口独特文化特征,打造文旅体验感悟新产业。 推动文化创意与乡村发展相结合,制定印发了《关于打造文化创意村的实施意见》《关于打造“老房东”旅居品牌的实施方案》《关于打造中国都市农业“浆果旅游之乡”品牌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启动31个文化创意村建设,引入市场投资主体25个。深入推进景区扶贫、非遗扶贫,印发了《张家口市支持旅游扶贫的扶持措施(试行)》和《2019年旅游扶贫工作要点》,制定了旅游扶贫线路16条,推出旅游康养农产品125类。 春华秋实,这里风景独美;坚持不懈,来日春色倍还人!发挥景区辐射作用,A级以上景区带动村民以直接就业、入股经营、土特产品销售、提供相关服务等方式实现增收,各县区结合旅游资源情况,积极推广“合作社+农户、景区带村、公司+农户、能人带户”等多种旅游扶贫模式,带动项目所在地和附近村民增收。2019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296.87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75亿元,带动52个贫困村7千多人实现增收,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322个。 借举办第三届市旅发大会契机,2019年实施旅游扶贫项目21个,清河影视基地、奥伦达部落·五色天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赤城县奥伦达海陀山谷度假村等一批项目建设运营,旅游道路、房车营地、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使用,9个承办县区景区景观、环境面貌、基础设施实现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