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里的半支莲 洪荒第一仙 amdacious lorianneallison 杀破宋 marketiva中文社区 风行者观察站 www.55ee.name 虞佳莉 我的清宫艳史 异世淘宝女王txt新浪 cafe janky 永远的微笑 邓小巧 |
子其母子在沙漠中艰难前行。 沙漠里的变色龙。 ←在湿地公园,子其兴奋得跳了起来。 ↑沙尘暴前夕,点起篝火烤羊肉。 ↓飞飞6岁时的20公里徒步 →飞飞与妈妈在备战50公里徒步。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霍泽凯 第一次徒步沙漠就遭遇沙尘暴,铺天盖地的风和沙子有缝就入,方向都很难识别,风把人吹得无法前行,甚至无法站立……这种状态,连大人都无法忍受,但5岁半的孩子却能坚持走到底!这个月,子其妈带着仅5岁半的女儿去了一趟内蒙,走进辽阔的沙漠、草原、湿地……大自然除了呈现它的美丽,也向小子其呈现了它狂躁的一面。然而,孩子的潜能却让大人们惊讶。 “狼嚎”后,沙尘暴携雨至 子其今年才5岁,但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有过多次旅行的经历。1岁3个月的时候,妈妈就已经带着她到水库边露营。3岁,子其跟着妈妈去爬山。5岁,她来到了自然界中条件最艰苦的地貌之一——沙漠,并历经了一次“吓人”的沙尘暴。 那是在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中国第四大沙漠,内部有沙丘、湖盆、草滩、山地、残丘及平原等交错分布。一行人除了子其及妈妈外,还有另外几家人。 那天晚上,几家人一起在当地租了帐篷,打算在沙漠中露营。天气还算不错,于是大家搭好帐篷后,就聚在一起点起了篝火。当大伙刚准备把美味的羊肉放入锅里,忽而一阵风刮来,接着是大滴大滴的雨点。大伙唯有狼狈地躲进帐篷里。 风很大、雨很大、沙尘更大。帐篷几乎要被风吹走。由于之前没有预计到沙尘暴,所以租的是休闲帐篷,透气口非常多,雨和沙就不停地刮进帐篷里,温度也急剧下降,冷得让人发抖。幸好旅行经验丰富的子其妈准备了充足物料。她给女儿和自己穿上了羽绒服,在帐篷里撑开雨伞,遮挡风沙与雨水,并安慰女儿入睡。 “呼——呼——呼——”风不停在刮,声音大得有点恐怖。子其说:“妈妈,我很怕,睡不着。”“妈妈也没听过这种声音。别怕,宝贝,就当风声在跟你聊天,睡着了就不怕了。”子其白天玩得也很累,在妈妈的安慰下,很快就入睡了。而妈妈就整个晚上都没合眼,撑着雨伞到天明。第二天天亮时看到,帐篷里是厚厚的一层沙。 妈妈感受: 心理压力虽大 但不能传递给小孩 “当时,其实我自己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沙尘暴,之前完全没有准备,沙漠里没有手机信号,所有事情的可控性非常低。但我知道我不能把这种压力传递给小孩。”子其妈说,虽然当时害怕,但熬过了以后,还是觉得,这是生命中很宝贵的一段经历。“十次旅行,也不一定有一次能遇上沙尘暴。” 沙漠徒步 女儿连爬带走 经历了一整晚的沙尘暴后,第二天,大伙还是继续行程中的沙漠徒步。一路上,有熟悉地理知识的叔叔给大家讲沙尘暴的相关知识。人们如何在沙漠中培育植被、防风固沙。子其都很认真地在听。虽然沙尘暴过去了,但当天的风还是非常大,足有10级。吹得人眼睛有时都睁不开。“有时感觉,连站都站不稳。前行更是困难”子其妈说。 当天,大伙租了一辆沙地车,但由于一次只能坐五六个人,只能轮流乘坐,走一段路,坐一段路的车。只有5岁半的子其,走了没多久,就觉得累了。“妈妈,抱抱我吧,我实在走不动了。”子其哀求道。“妈妈也走得很累,但我们需要坚持。妈妈这时也抱不了你。你和妈妈一起继续走吧。来!”妈妈一边坚定地跟子其说,一边用力地牵上子其的手。 虽然是小小年纪,但旅行经验也甚为丰富的子其,也知道坚持的道理。这次撒娇不成,唯有自己继续努力。但实在太累,她唯有走一段,爬一段,咬紧牙关,手脚并用。终于,她和其他人一样,完成了这次前后约3小时的沙漠徒步。 不过,可能由于这次旅行的运动量非常大的缘故,回来后这些天,子其都表示全身骨骼比较疼。 妈妈感受: 行程装备要备好,徒步沙漠要高帮鞋 “有一件事,我觉得自己没做好。”子其妈有点内疚地说,这次徒步,自己穿的是高帮的沙地鞋,进鞋的沙子不多。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给子其穿的是普通的运动鞋,到达目的地后,帮子其脱下鞋子时,妈妈发现,鞋子里装满了沙,非常沉。“即使是成年人,穿着这么重的鞋子走路也很辛苦,更何况是小孩?孩子行程中的装备,一定要备好。”子其妈说。 骑骆驼踏草地,内里也有文章 沙漠里的交通工具,除了沙地车,还有骆驼。这次,子其也坐上了这种“沙漠之舟”。 坐骆驼之前,子其和妈妈已经看见了不少零散的骆驼,一直盘算着坐上去有多么好玩。当真的可以去骑时,子其甭提有多兴奋了。不过,当她骑上去的时候,她发现了另外一样事情。 她发现,这些载人的骆驼鼻孔里都穿了一条小木棍,领驼人再用绳子把这些木棍窜连起来,把骆驼串成一列。子其问妈妈:“为什么骆驼的鼻子要这样串起来?” 对于子其的提问,妈妈启发她去思考。“你认为呢?或者你自己先观察一下,看看这是为什么?”妈妈说。 在驼背上走了好一段路,子其自己终于有答案了。“把木棍穿入骆驼鼻孔后,当它的行走速度与其他骆驼不一样时,它必须调整自己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领驼人用这个方法可以控制整个驼队的速度。”子其高兴地跟妈妈说。同时,子其觉得,领驼人的这个方法,有点残忍。妈妈点点头,表示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