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咪不简单 智人疑邻 撒旦礼 春水楼论坛 雄琴会所 马义河 陈姿贝 江巨涛 迁钢学分制 se.78pao.com 佟崇义 |
至于这锁阳城名字的来历“锁阳”嘛,就是下面这货,在我们徒步的时候也时常能看见——这可是当地的名产了,它的具体功用,估计各位看官已经从它的形状和名字上已经猜了个七七八八(好吧,收起你不纯洁的笑容吧)。传说中在大冬天白雪覆盖的时候,有锁阳的地方都没有积雪……这里,我再补充一个在戈壁听到的笑话:“男人吃了锁阳,女人受不了;女人吃了,男人受不了;男人女人都吃了,床受不了。城里人问:那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多种点呢?老农说:种多了,地收不了……” 归程 羊群乱入~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2000年,第17页)谓:“夜则妖魑举火,灿若繁星;昼则劣风拥沙,散如时雨。” 哈哈,摆个POSE得瑟下,望远镜和手台都是我抢来的,等拍完又要苦逼地上路了…… 裹着沙尘的大风只是交响乐的前奏,强劲的雨滴很快落下,当你的手触及那些带着些土腥味的雨点,你会感觉到一种野性的诗意在蔓延而生长,坚硬得仿若死去的骆驼刺似乎立马变得柔软和葱绿,大号的黑蚂蚁在忙忙碌碌……没有人说话,队员们都静静地聆听着这沉默太久的戈壁在大口地喘气、呼吸。
敦煌和北京其实是有时差的,这里差不多要晚上8点来钟才天黑,这是我们第一天的营地,就地扎帐篷住在戈壁滩上,话说晚上那是狂风大作啊……不过大家或许都没被吵醒吧,因为实在太疲倦了。徒步第一天,无数的人已经打了脚泡了,晚上在随队医生那里挑脚泡的队伍那叫一个壮观……而惨叫声也是此起彼伏,惨不忍闻……
——单之蔷《我们生活在冲积扇上》
第二天在敦煌休整,去了莫高窟。 拥抱,男人与男人 D3:直线距离28.1公里 路线:前进营地A2——疏勒河——突击营地A3 地貌:盐碱地、戈壁 徒步的小队员——孩子们竖起前进的旗帜
我们今日行走的这片雅丹地貌区貌似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曾是水量充沛的河道,是当时的运输要道,不过已经干涸了很多很多年了。作为丝绸之路和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站点,敦煌从两汉两晋时期就已非常昌盛,到了隋唐尤其是唐朝,更是西域上数得着的重要城市,无论是军事、贸易和文化都非常发达。走在其中,时不时能看见一些残破的陶片和瓷片,足见当年的繁荣。
最后,奉上雨过天晴后第一眼看见的风车群,再见了,敦煌! 月牙泉
我们这次的穿越则是有完备的线路和后援支持,每天的线路都提前输入到队员的GPS,在沿途设有补给站和救援车,队员也都是轻装,重装的帐篷睡袋都是到了营地再行发放——没有生命危险,只是风餐露宿,脚下受些皮肉之苦,体验一下古人先贤所走过的路的感受而已。好吧,哪怕是这样,也依然有走丢了的,好在走丢的队员带有手台,最后在电量快用尽的时候找到了那哥们儿——听说那哥们儿正渴得趴在疏勒河边一个劲儿地猛灌河水呢(好在是在穿越疏勒时丢的,还有水)。
锁阳城原名苦峪城,到现在还能看出当年雄浑的规模,这里可是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附近曾有一大片水草丰盛的绿洲。锁阳城最早是一处军事堡垒,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座经济、文化、宗教都很发达的城市,时隔千年,现在还能看到残缺的城墙和敌台,附近还有当年祭祀用的塔尔寺遗址。
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的胡杨。今天是最后一天了,胜利在望,大家的脚步都很轻快。 白天温度较高,而且干燥,风沙也多,所以防风防晒是第一位的,穿普通速干衣就可以了。不过如果你也像我一样遇到沙尘暴和下雨,那温度很急剧下降,一件抗风的冲锋衣是必备。
至于紫陌嘛,好吧,我也打了6个脚泡,左边4个,右边2个,谁让我穿新徒步鞋来穿越的来着?你给我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实用攻略注意事项、行前准备、交通、住宿、餐饮、开销 敦煌机场,很小的支线机场。
徒步D2:直线距离32.26公里 路线:前进营地A1——六工城营地A2 D1:直线距离27.7公里 路线:塔尔寺——前进营地A1 地貌:雅丹(风蚀地)、砾石戈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