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徒步旅游 >

乡村旅游扶贫:“重庆北极”样本分析

时间:2019-03-08 11:50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重庆北极”响亮的名称脱胎于区位,仰仗于资源,成就于产业。
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击鼓鸣金 积谷防饥 饥餐渴饮的意思 鸡零狗碎 鸡零狗碎的意思 鸡皮鹤发 鸡犬不惊 吉光片羽 急猜一成语

“北极圈”贫困发生率16.7%

城口县生态资源富集,气候宜人。新华网发(王国庆 摄)

新华网重庆8月23日电(邵以南)太平村人声鼎沸,气氛鼓噪。当地群众与来自四川、重庆主城等地的游客寻着锣鼓声,不断向中心广场聚集,即将举行的主题活动正在此造势。几年前,这样的场景,重庆市城口县北屏乡并不多见。

地如其名。北屏乡位于重庆最北端,接壤川、陕两省,是城口北大门,也是该县“重庆北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的6个成员乡镇之一。

2016年4月,在城口县委、县政府主导下,东安镇发起召开了北屏、岚天、河鱼、东安乡村旅游扶贫协作座谈会,各乡镇达成一致共识,“重庆北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应声建立。2016年11月,高观镇、龙田乡相继加入,示范区成员增至6个。

“重庆北极”全境处在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800-2600米之间,人口4.6万,其中贫困人口2251户7681人,贫困发生率16.7%,是重庆市及秦巴地区经济较为贫困落后的区域之一,脱贫攻坚难度大、担子重。

大山横亘,岭高谷深,河流纵横。幸运的是,贫困与落后使这里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得以保护留存,为当下的跨越奠定了基础,“生态立县、旅游富民”也正是重庆市城口县实施本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

响亮的名称脱胎于区位,仰仗于资源,成就于产业。

锁定乡村旅游新路径

北屏乡太平村食药用菌大棚内,何立坤展示由松坤菌草公司培育的鹿角灵芝。今年这家企业将生产30万袋鹿角灵芝。新华网 邵以南摄

8月17日启动的北屏乡农旅融合观光采摘体验节将持续一周,黄心猕猴桃、西瓜、葡萄已至成熟时节,等待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感受田园乐趣。启动仪式把主要时间交给了一场并不“专业”,却热闹非凡的文艺演出。

“盛会”当前,田间地头已难觅劳作身影,城口县松坤菌草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太平村打造的18个食药用菌大棚也不例外。

“平日里,每天都有二三十名农户在这里轮流务工,一年下来每人能挣到1万多元。”何立坤捧起一筒灵芝在手里掂了掂,“今天凑热闹,也算给大家放假了。”

何立坤是地道城口人。在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系求学期间,他接触到一项以草代木培植食药用菌的技术:菌草。这是该校于全球率先取得突破的一项综合循环技术。相较以往砍伐树木作为培养基,给水土生态带来破坏,菌草是经由筛选培育、适合菌类生长的优质草,种植简单、成本低廉,亩产可达20吨。利用菌草培育食药用菌,周期短、品质高,通常120天左右即可成熟。把菌草和农作物秸秆混合,还可作为生物能源和畜牧饲料,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在这之前,打破木腐菌与草腐菌的生产界限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2012年-2015年,商务部将菌草技术列入中国援助非洲农业项目,何立坤作为4人专家组中最年轻成员,前往南非和莱索托开展技术指导,同年回国后,他辞去了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的工作,决定回乡创业。2015年9月,松坤菌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半年之后,30亩工业化食药用菌种植大棚基地实现了该产业在城口县零的突破。

2017年是何立坤事业步入正轨的第一年。按照计划,松坤菌草公司今年将完成30万袋鹿角灵芝、20万筒香菇、20万筒黑木耳、10万筒猴头、2万袋红平菇、2万袋黄平菇以及60亩羊肚菌的生产,纯利润预计达280万元以上。

在何立坤看来,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必须紧紧依靠创新。技术上,企业透过改良普通灵芝,培育出特有的鹿角灵芝;产品上,将食药用菌加工成盆景,创造艺术观赏价值;业态上,打造蘑菇主题餐厅,依托大棚基地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采摘乐趣。

北屏乡明确农旅融合,以观光采摘为主线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子,要追溯到2011年。该乡河谷沿线10平方公里土地被城口县规划为“大巴山(城口)特色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太平村因地势平坦,区位条件相对优越,成为园区核心展示区。

然而,直到这个“抱团”属性浓厚的示范区成立,北屏才真正对突出农业和民俗特色,因地制宜把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避暑养生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的思维抱有底气。2016年以来,该乡先后开展了“邂逅北屏,发现重庆最北端”、“春约大巴山”等乡村旅游系列活动,还与“北极”成员乡镇联动实施数次游客互送。

“天气凉爽,很适合避暑。我刚刚摘的这一串葡萄少说有3斤,颗粒饱满,尝了一下,汁非常多,很甜。中午还准备到附近的森林人家体验一把土豆宴。”来自重庆主城江北区的张女士告诉新华网,两天前,她和丈夫带着儿子来到城口,计划在这里待上三五天。

多层次建立利益连接机制

北屏乡农旅融合观光采摘体验节首日,各地游客蜂拥而至,结账区域难寻立锥之地。新华网 谭云峰 摄

公开资料显示,在本轮脱贫攻坚中,太平村特色农业观光园已流转土地500余亩,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高标准农田治理,旱能灌、涝能排,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透过招商引资,先后引入农业龙头企业4家,建成了苗木苗圃100亩,高山猕猴桃采摘园100亩,晚熟李采摘园70亩,富硒冬草莓采摘园30亩,葡萄采摘园70亩,和食药用菌栽培基地30亩。

乡党委书记李成红告诉新华网,尽管刚刚立足,但和其它企业一样,松坤菌草公司已经同北屏乡农户,特别是建卡贫困户建立起了系统的利益连接机制。以太平村为例,做法概括起来有三个层次。

土地集中流转整治。太平村以社为单位组建土地流转合作社,合作社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进行农田整治,实行田块归并,变小田为大田。

村委统一对外出租。整理后的土地由村委会对外出租给农业企业,与企业约定土地租赁期限、土地租金、土地粉红和劳动用工办法,构建起统一的土地流转和用工秩序。

劳动力排班轮流务工。由各社将土地流转户的劳动力进行分类,根据企业用工需要轮流排班,尽量保证每个流转户劳动力都能透过务工争取收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