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之萧峰后人 龙腾宇内何宇天 我的天才相公 馨宜旗 洪荒玄冥曲 panemara 嗜血撒旦惹火妻 迷糊丫头穿越记 44ph.com 拈花郎 囚情妈咪 |
[1] [2] [3] 下一页 点击进入四川新闻网南充3月4日讯(梁轩 记者 邓成满摄影报道)2014年底,阆中被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列入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国家部委批复要求,到2017年底,阆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9;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4%。截止2015年底,阆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8%。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阆中市以“建设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为奋斗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发挥资源优势,壮大特色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以旅游驱动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适度超前、不留败笔”的理念,实施“名师规划”战略,邀请中国城乡规划设计院、中国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加拿大毕路德公司、上海同济大学等专业机构,实施了100平方公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了《阆中市可持续城市发展远景规划》、《阆中市可持续城市能力建设指南》和土地利用、城市道路、商业网点、景区节点等专项规划,提高了城市规划覆盖率。结合区域特点,将老城区规划为核心旅游区、商贸服务区和休闲度假区,将七江新区规划为工业集中区、行政办公区、现代住宅区,实现了新老城区产业互动、功能互补。同时,紧扣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保护规划和老观古镇、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以及特色乡镇、一般集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升了城镇品位,勾勒出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的发展蓝图。 三是优化城市管理。城市品位,“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继续推进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政府督导、部门督察、舆论监督、社会投诉的立体监督机制,大力开展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增强居民整体素质,形成全社会支持城市管理的舆论导向,培养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化疏导结合,提高管理水平,科学规划城镇停车场、农贸市场、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完善城镇功能。全面推广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维护“天蓝水清、街净地绿、路畅灯明”的旅游城市形象。积极推进城镇数字化管理模式,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协调衔接,支持城镇在管理机构、管理层级等方面探索创新,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阆中市践行旅游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编辑:任红星 阆中全景 转移人口“盼着进” 阆中:围绕旅游发展 建设宜居之城 2016-03-04 11:13:56 来源: 四川新闻网 二是加快城市建设。坚持“文化名城、旅游之城”的城市定位,按照“景城一体”建设理念,以老城区朱家山片区、七里新区凌家坝片区、江南新区火车站片区开发为重点,完善城市骨干路网,强力推进嘉陵江四桥、滨江南路、巴都大道、华胥路等骨干道路建设,“三纵七横”的城区路网和“一城三区、联动发展”的城市格局全面形成。大力完善城区休闲购物、学校医院、能源环保等配套设施,先后实施300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和12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城市骨架达到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得到健全,面貌明显改善。在老城区实施了“四门一江”打造工程,建成11公里古城滨江生态景观走廊和华胥广场、将军广场等20多个休闲文化广场,建设了滕王阁公园、春节文化主题公园等8个城市主题公园,栽植各类景观树木20多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1%,充分彰显“山水城相依、天地人相谐”的城市特色,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在七里新区规划建设了35平方公里七江产业园、火车站物流园、江东高新技术园,成功引进康美药业、宜华木业、加加食品、中石化等5家上市公司和新疆创越、东达蒙古王等行业龙头企业,食品医药、丝纺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石化能源、新型材料等新兴重点产业竞相发展;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南迁,高品质建设了一批安置还房和商住小区,建成了七里大道、巴都大道、华胥大道等新区骨干道路,学校医院、购物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功能的完善和相关产业的配套,极大吸引了转移人口的进入城镇的意愿。 |
- 上一篇:【塞班岛旅游】塞班岛旅游攻略
- 下一篇: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主会场首次移师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