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浊合流 情同手足的意思 情投意合的意思 穷途潦倒 求美 全军覆没的意思 拳套幻化 犬吠的意思 染蓝涅皂 |
人工智能朗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位于深圳东南部的大鹏新区,因其“一面依山、三面环海”的独特地理优势,成为著名的滨海休闲胜地,享有“深圳最后的桃花源”的美誉,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如果有人问什么颜色最能代表大鹏? 很多人可能会选择绿色和蓝色。殊不知,红色才是大鹏的“本色”,众多东纵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面五星红旗也在这里冉冉升起。 进入新时代,新区文体旅游局党支部探索“党建+旅游”模式,为旅游业注入“红色引擎”。 ▲2018深圳大鹏新年马拉松 01迎难而上破解户外运动管理难题 大鹏新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全市56个沙滩中的54个,十大独立山峰中的4座,每年吸引逾200万人次户外运动爱好者。由于户外运动风险较高,不少“驴友”缺乏专业知识,往往准备不足,甚至在极端天气气候下涉险到危险区域或未开发区域去“挑战自我”,造成险情频发,轻则被困,重则危及性命。影响“驴友”个人安危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救援资源。其中,也暴露出户外运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监管不足、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如何破解户外运动管理难题 是摆在新区党工委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这项任务交给了新区文体旅游局 接到任务,该局党支部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后决定,由党支部书记、局长陆飒和支部委员张敏牵头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课题组,开展专项调研。 首先梳理了20个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在全市率先建立户外运动管理联席制度;随后委托深圳市公益救援队编制白皮书,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发布了国内首份地区性户外运动白皮书《大鹏新区户外运动白皮书2017版》,推行了“资源分区,运动分级”的户外运动管理“大鹏模式”。2017年7月,以“户外天堂,全域共享”为主题的2017深圳大鹏国际户外嘉年华开幕,新区旅游业展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8深圳大鹏户外嘉年华深圳潮酷慢跑公益行 能不能效仿华侨城湿地公园推行预约制? 能不能建立完善的救援机制? …… 党支部专门组织支部党员进行“头脑风暴”,大家纷纷建言献策,探讨户外运动管理新模式。2017年9月,国内首个户外运动报备系统上线了。 实施一年多来,共接到15434支队伍、147509名游客报备,其中外国游客147名;户外遇险宗数减半,救援效率有效提升。2017年12月3日,3名驴友穿越东西涌时体力耗尽,由于提前报备,救援人员仅用37分钟便找到他们。 为常态化、制度化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支部把“8小时内岗位履职”向“8小时外社会服务”延伸。挂点东涌、西涌社区的第一党小组获悉,每年穿越人次逾10万,这对两个社区来说具有巨大的旅游效益潜力。结合报备系统上线,党支部提出在东西涌出入口设置服务中心,探索打造国内首个国际山海户外运动集散地、用品中心、体育旅游产业创客孵化基地,有效推动了社区经济发展。 02凝心聚力擦亮“文化之根”金字招牌 年轻的深圳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大鹏新区是深圳的“文化之根”,有距今6700年的珠三角最早人类活动遗址——咸头岭,也有深圳唯一国家级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大鹏所城。大鹏所城,是深圳别称“鹏城”的由来。 如何让“文化之根”不囿于岁月? 在新区党工委领导下,文体旅游局党支部凝聚全体党员和群众的力量,积极探索全新的“活化”之路,基本原则是“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2016年10月,新区与华侨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侨城将投资300亿元通过“文化+旅游+城镇化”模式,以大鹏所城为核心打造新型旅游文化小镇,让“活化”工作驶上了快车道。 ▲大鹏新区社区旅游学院现场教学 为做好“活化”方案的“参谋”,党支部书记陆飒与副书记马翔、支部委员李广智牵头成立调研小组,协调指导华侨城公司和大鹏所城运营方华鹏公司,围绕景区资源、交通状况、游客组织、公共设施配套、景区管理等开展专项调研,找到阻碍所城旅游发展的各项瓶颈,研究制定《大鹏所城文旅融合发展总体方案》。“有空到所城逛逛”成了支部党员“8小时后”的“爱好”,旅游服务中心选址、商铺经营状况、公厕配备等都是党员们关心的热点。 2017年11月,“2017大鹏文化季”开幕,以大鹏所城、较场尾及东山寺为核心的“大鹏所城旅游区”华丽亮相,大鹏所城既恢复了当年的雄姿,又展现出新时代的魅力。开幕式上同时宣布,大鹏所城将联手国内沿海省市沿海明清海防遗存共同申遗,“大鹏所城旅游区”启动国家4A级景区创建。此举进一步擦亮了大鹏所城“文化之根”的金字招牌。 于是,该党支部马不停蹄开展工作,积极组织力量指导修编所城保护规划,推进整体保护项目二期工程;配合开展咸头岭遗址及博物馆项目前期工作;编撰出版多本文物著作。 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城之魂,新区11项区级以上非遗中7项与所城相关。所城军语所演唱的大鹏山歌、纪念阵亡将士的大鹏太平清醮都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城饮食文化代表打米饼、濑粉仔,所城服饰文化代表大鹏凉帽,都已成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寻味大鹏十大美食评选活动 能不能让美食走出大鹏? 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几番“唇枪舌战”后,“寻找十大最具大鹏特色美食”活动方案正式出炉,让设想变为现实。活动创新运用网络直播,党员徐昌博带领文体旅游局3位“90后”担任主播,让数以十万计的深圳市民了解大鹏美食。经过两个多月线上线下评选,十道“美食文化名片”脱颖而出,濑粉仔、打米饼等成功上榜。 2017年新区首次亮相文博会主展馆,文体旅游局党支部通过周密组织、精心布展,展示“文化之根”之魅,一举荣获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示奖。 03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党建+旅游”项目 旅游业是大鹏新区“三大未来产业”之一。新区成立6年多来,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实现了双翻番,2015年起年旅游人次突破千万。旅游业快速增长的同时,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紧缺的短板日益显现。 如何破解旅游人才瓶颈?创新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