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之泰然的意思 穿越火线英文名 穿越火线英文名字 垂死挣扎的意思 春的成语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的意思 春秋无义战 唇枪舌剑的意思 |
最近天气不错,义乌最高峰大寒尖,登山者络绎不绝。但是有网友发现,山路上、天龙寺到处是垃圾,破坏了环境,也影响风景,这位网友忍不住在当地论坛吐槽。 当下,不少人喜欢玩户外,其中大多数选择去爬山,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深山的树丛中、溪涧里、道路旁,多了食品包装袋和矿泉水瓶,有的地方几乎成了垃圾场。 看到美景被糟蹋,人们深感痛惜,呼吁大家在休闲娱乐后,带走手中的垃圾,不要把这些垃圾留在山上,因为她的美丽不仅属于你也不仅属于我,更不仅仅属于现在。 可是,仅有呼吁是不够的,有什么办法能杜绝户外游乱丢垃圾?本期话题就此展开讨论。 软硬兼施 须用真章 叶挺 华山环卫工身系绳索在悬崖上捡垃圾、“蜘蛛侠”保洁员飞檐走壁……在新闻报道中,类似的场景总能经常见到。不少市民看到惊险的清理现场镜头后感慨:要是看到工作人员如此冒着生命危险捡垃圾,谁还忍心乱扔垃圾!可是,感慨过后,照样有人乱扔。相对于华山这类全国文明的知名景区,配有专门的环卫工人进行管辖,更多的尚未纳入统一开发管理或者较为偏僻的景区,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乱扔垃圾的现象尤为明显。不客气地说,乱扔垃圾已和“某某某到此一游”一样,成为我国景区的一大“特色”。 如何制止这种不良行为,个人觉得既要从软性教育着眼,也要辅以硬性惩罚机制。文明办、共青团组织、教育部门等可以多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多举办一些捡拾垃圾志愿活动。通过市民的亲身体验,尤其学生的广泛参与,培养他们的公德意识,将文明出游的意识深深扎根于脑海中,同时也可以影响和倡导周边的人改掉随手乱扔垃圾的坏习惯。 但仅有这样的软性呼吁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乱扔垃圾,严惩之下必见真章。就像高速公路挤占硬路肩、车窗乱丢垃圾等违法行为,相关部门都曾推出措施,鼓励市民举报违法行为,同时举报市民可获得一定奖励。根据相关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交警部门对行为当事人相应给予扣分或罚款的处罚。对于户外游乱扔垃圾行为,也可以效仿这种方式。城管执法、旅游等相关部门可以推出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市民通过图片、录像、证词等方式取证,向有关部门反映。一旦核查属实,相关部门应对举报市民进行奖励,鼓励他们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举报行为要想取得长期、明显的效果,必须持之以恒,而且惩罚措施要到位。除了对乱扔垃圾的市民进行罚款外,针对一些性质特别恶劣、影响特别重大的乱扔垃圾行为,有关部门还可以将其记录到市民的文明档案中,在公共场所进行亮相。文明档案可以成为社会考量公民的一个利器,其文明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市民的求职、贷款等社会活动。兹以为,可以参考新加坡的严格管理模式,让法律对个人行为进行明文规定。比如,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被抓,不但要处以1000元新币(折合人民币5000元)的高额罚款,还要罚其扫大街1天,甚至要强制上电视亮相。这就是为什么国人在国内也许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一旦到了新加坡就会严格遵守其社会约定。 要想彻底制止乱扔垃圾行为,其实最终依赖的还是公众的公德心和相关部门的整治决心。从长远来看,这两者缺一不可。 发挥组织者的关键作用 蒋永兴 东阳市冬泳协会画水镇分会现有铁杆会员40多名,无论春夏秋冬坚持常年游泳,户外活动频繁开展。本镇的里坞塘坑水库和画狮岩水库是协会的游泳基地,也经常组织到外地体验、交流、比赛等活动,几乎游遍了金华各县(市、区)的江河、水库,而且还连年参加“千人横渡钱塘江”等全省性活动以及在千岛湖、缙云、温州等地举行的相关赛事。 会员们不仅下水游泳,而且同时登山赏景。他们也带矿泉水、瓜果、饼干等零食和方便面之类的速食食品,也有人要抽烟要喝酒。人数多、产生的垃圾不少,但是没有人会随地乱丢瓜皮果壳、烟头纸屑和包装袋、矿泉水瓶和酒瓶等垃圾,受到了上级协会、活动组织者以及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为什么画水的冬泳爱好者出游没有给当地留下垃圾?究其原因,第一是初始阶段领队会在出发前提醒、动员,在沿途和现场进行督促,在活动结束离开前会做一次检查、二次清理;第二是久而久之,大家习惯成自然,都能以“做一个受欢迎的游泳者为荣”,自觉做到垃圾不落地。一些游泳的场所没有设置垃圾桶、垃圾房,大家就随带垃圾袋,把垃圾带到它该去的地方。 户外游,一般都是有组织的团队行动。即便不是单位、团体组织,也以家庭或相约同学、同事、亲友,三五成群出游的居多。画水冬泳协会的实践,对如何杜绝户外游乱丢垃圾有两点启示: 其一,团体活动,领导是关键。要做好思想教育、要做好必要的准备,要有实际的措施。领导就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人也是监督者。自发结队出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一样,要有带头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率先垂范了,大家就会跟着、就会照做。 其二,要养成良好的出游习惯。集体行动也好、单打独斗也好,如果有了起码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不随地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就完全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杜绝户外游的垃圾乱扔。还是那句话,从我做起,从平时做起,养成良好习惯,户外游也就不会乱丢垃圾、污染环境了。 另外,氛围也很重要,一个公园、一个景区、一个村庄、一个水库、一座山……如果十分干净,人们会注意一点,不好意思乱丢垃圾给你抹黑。反之,如果是垃圾遍地的,久不清理的,有人也就“过水看前人”,垃圾随手抛,唾沫随地吐了。景区景点,一般都会有人管,要管到位。没有专人管理的,哪怕是挂个写有警示语的标牌或横幅,情况也会好些。毕竟知错犯错的人是少数。 不设垃圾桶会如何 钱增 最近,武义江边的梅园赏梅者人头攒动,但是镜头拍得到的梅花绚烂多姿,拍不到的地下却是垃圾满地。难怪有朋友写一首打油诗:“春光明媚好春游,梅花垃圾相益彰”。 户外活动时垃圾随处乱扔的现象屡禁不绝。如何引导大家文明游览,管理部门也是想尽了办法:路边增设垃圾桶;设立宣传牌,提醒大家不要随手乱扔垃圾……但效果并不明显。 为什么?其实还是市民的从众心理作祟,既然这里已经有别人扔过垃圾了,我再扔一点也无所谓。笔者认为,不克服这种心理怪圈,增设再多的垃圾桶、设立再多的宣传牌都无济于事。 这里不得不“崇洋媚外”一下。笔者曾去过日本,发现日本不仅大街小巷没有垃圾桶,连一些风景区内也没有垃圾桶。这让习惯了路边满是垃圾桶的国人非常不习惯。那么,有垃圾产生怎么办?拿手里,或者装进自己的袋子里,然后拿回家进行分类后,扔到指定的收集地点。说实话,刚开始我非常不适应,擦完的纸巾、喝完的水瓶,寻寻觅觅就想找个地方扔,无奈得很,也只能放回塑料袋内,带回宾馆再处理。在日本能坚持不乱扔垃圾,其实内心也有一个反复自省的过程:别人都没有扔,我熬一熬,就别扔了吧。 这里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在一两个公园或景点尝试日本的做法,不设立垃圾桶,让大家将垃圾带下山或景点再扔掉。 除了硬件学习日本外,还应该在软件上加以管理,派出工作人员巡逻,遇到有乱扔垃圾的人处以重罚,以示警戒。罚款肯定会遇到一些强悍者的抵抗,希望管理部门能顶住压力,开好头、坚持住。 街谈巷议 抓拍有奖 公开曝光 要杜绝户外游乱丢垃圾,离不开处罚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