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逛街 孕妇过独木桥 孕妇过独木桥打一成语 杂乱无章的意思 杂乱无章是什么意思 再接再厉是什么意思 战士幻化装备大全 战士双手剑幻化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不能忘了老区。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在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为了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提振老区经济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实现形式,已成为带动贫困革命老区群众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我省革命老区按照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精准施策的原则,与红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深入挖掘、科学规划、有效开发,加快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 红色热土谱新曲,革命老区换新颜。从过去贫穷的革命老区到如今红火的旅游目的地,革命老区的面貌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随着全省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当地的红色旅游开始调结构、上品质、创效益,在旅游扶贫的道路上,助力革命老区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在红土地上趟出了一条精准扶贫路。 岳西县 聚焦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安庆市岳西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坚持走“大产业、大旅游”之路,三年来共带动1.74万贫困人口脱贫,为全县率先摘帽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摸底,整村推进。开展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和摸底,为17个(9个国家级、8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分别建立旅游扶贫工作台账。实行整村推进,不断完善“八个一”工程建设,17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基本完成。 加强指导,因户施策。加强对适合发展农家乐的贫困户创建指导,优先评定为农家乐示范户,通过评定的上浮20%的创建奖励资金,支持完善接待设施,目前全县有65户贫困户通过开办农家乐顺利实现脱贫。 古坊乡上坊村是岳西县旅游局帮扶结对村,2016年之前没有一家农家乐,县旅游局在走访徐合林家时,鼓励其开办农家乐,该贫困户于2014年建档立卡,后经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宣传指导,2016年8月正式开办起“婆媳农家乐”,开业后年收入达到7-8万元。岳西县目前已建成农家乐经营户(民宿)800多户,三星级以上农家乐达105家,乡乡有旅游点、村村有农家乐。 依托景区,带动一方。黄尾镇彩虹瀑布景区是岳西县典型的“景区带动”范例。景区周边农家乐拓展至100多家,成立了“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数达到6000多人,以创办农家乐、农家客栈,售卖土特产等方式创收增收。在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评选中,该村被评为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县还建成开放景区10多个,其中4A景区5家,鼓励旅游企业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000多人通过务工顺利实现脱贫。 加强培训,示范带动。为强化师资力量,岳西县邀请省旅游学校教师来县挂职,对全县农家乐经营户全覆盖培训,举办星级饭店服务质量提升培训班和导游员业务培训班,2017年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000余人次;巍岭乡金榜乡村采取公司+农户方式,以一家为中心,带动村内18户加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户,游客结对帮扶贫困学生7人,创造就业岗位40余个,年营业收入达100余万元。 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出台《岳西县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该县对带动贫困群众效益大、安排贫困人口就业的旅游企业优先申报各类项目资金,要求新评定的星级农家乐要完成带动1~5户贫困户脱贫。 2017年兑现县旅游产业扶贫各类资金900万元,开展旅游“百村百企”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游商品企业在安排就业、销售农副产品等方面与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结对合作、精准帮扶。 下一步,岳西县将把全域旅游创建和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在创新乡村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拓宽旅游增收渠道、加大旅游扶贫宣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旅游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实现2020年全国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 金寨县 发挥资源优势共享旅游扶贫红利 近年来,金寨县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红、绿、蓝”旅游资源优势和中国长寿之乡品牌优势,把旅游作为脱贫攻坚十大举措之一,实施百村千户乡村旅游带动脱贫工程,从2016年起,全县共有5000多户20000余人通过旅游业带动实现增收脱贫。 厘清思路,编制20个规划(开发指南)。全县共有19个国家 b50 级、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先后编制《金寨县旅游扶贫规划》和19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或开发指南,制定《金寨县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万人以上实现增收脱贫目标,并将其列入考核,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大投入,亿元资金直接投向“八个一”。近年来,全县投入各类资金近30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整合省、市、县三级旅游发展资金2244万元,其中县本级1860万元,集中投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建设,涵盖17个乡镇31个村,惠及1万余名贫困人口。今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4613万元,用于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八个一”项目,涉及22乡镇的26个村,惠及5000余名贫困人口。 “1+N”结对,旅游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自2016年起,金寨县探索推行旅游企业“1+N”结对扶贫模式,即1家旅游企业结对至少3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带动增收脱贫。 2016年通过“1+N”结对196户715人。 2017年全县有276家旅游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1301户,直接带动2400余人就业,贫困户户均增收1400元。 2018年至今,已有263家旅游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1187户。 机制扶持,让贫困群众分享旅游红利。从2014年起,该县集中打造“大别山的问候”系列品牌的农家小院、养生小院、茶谷小院,对参与农户每户奖励1万元,贫困户奖励2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已创建各类小院264家,其中2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2016年,金寨县争取中央旅游补助项目资金960万元用于燕子河大峡谷景区建设。项目实施前五年景区每年支持大峡谷、方坪两个贫困村各10万元,之后每年从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5个百分点支持所在地兜底脱贫。 2017年,该县积极探索推进旅游项目资金收益扶贫模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生产旅游商品、入股分红等途径带动贫困户综合增收。 金寨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针对部分旅游企业自身经营规模和能力有限,不少贫困户统一搬迁到安置点居住,难以继续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而贫困户自身住宅接待能力有限等瓶颈限制,该县除了不断探索乡村旅游扶贫长效分红机制,采用集体资金、土地入股或者PPP项目分红模式,让本地居民直接参与旅游发展;同时在用地规划和审批方面,增加乡村旅游建设用地类型,积极建立产权变更登记制度、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宅改腾退和易地搬迁中,对部分有旅游开发价值的 32e8 民居老宅进行保护,避免“一刀切”全部推倒,取得了明显成效。 霍山县 旅游“好风景”换来致富“好钱景” 近年来,六安市霍山县积极扩大旅游扶贫覆盖面,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全县通过旅游产业共带动1500多户贫困户脱贫,2018年预计有5825人实现脱贫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