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徒步旅游 >

石柱有个藏在深闺的旅游“处女地”,今天一起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时间:2018-11-16 11:44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石柱有个藏在深闺的旅游“处女地”,今天一起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提起黄水大风堡景区,很多人必言玻璃廊桥、太阳湖、毕兹卡绿宫、千野草场等耳熟能详的景观景点。殊不知在大风堡景区向西南延伸的区域,与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接壤的三益乡大堡村茶园沟组
精艺束缚 网游之剑神无风 易顺佳服装鞋业系统 北京名胜古迹图片 7龙珠续集之大支篇 18cm吧 永吉实验高中校园网 梦幻系统之武道修仙 动漫邪恶被傉动态图

石柱有个藏在深闺的旅游“处女地”,今天一起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提起黄水大风堡景区,很多人必言玻璃廊桥、太阳湖、毕兹卡绿宫、千野草场等耳熟能详的景观景点。殊不知在大风堡景区向西南延伸的区域,与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接壤的三益乡大堡村茶园沟组,作为大风堡景观资源的重要补充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0%,负氧离子含量高,正以她神秘面纱下险、秀、奇、幽的绝美风光“蛊惑”着世人,等待徒步旅游者来识得她的“庐山真面目”。

拓产业发展途径 探乡村旅游绿道

紧邻大风堡景区的三益乡大堡村茶园沟组海拔较高、土地辽阔,森林面积近5000亩。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虽地处偏僻却成为一块隐藏深山尚待雕琢的旅游“处女地”。

春夏,这里山梅吐艳,花团簇簇,野香四溢;秋天,这里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秋叶如火;一年四季,这里山峦叠嶂、云海涟漪,自然景观美幻绝伦。

潜移默化中,三益乡以大堡村景色最优美,大堡村又以茶园沟景色最怡人,而成为全乡人民的共识。

近年来,我县以建设“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举全县之力,把康养休闲生态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第一牵引产业进行打造。其中,将规划和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绿道,建设“慢游”路网体系,构建美丽乡村康养旅游格局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

“如何借助全县旅游开发的东风,利用茶园沟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成为大堡村脱贫攻坚的重点努力方向。”大堡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玉霞介绍说。

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指导思想,三益乡党委政府将茶园沟旅游开发初步定位在徒步旅游项目上。“只要勘探出精准的徒步旅游路线、露营基地和沿途的景观景点,我们就可如实申报项目,争取用最少的资金,打造出一条最好的乡村徒步旅游风景线。”乡党委书记陈云道出了初衷。

探路队员无报酬 自告奋勇当向导

围绕初拟目标,李玉霞和三益乡纪委书记、大堡村驻村领导杨阳等人“三顾茅庐”,三次到茶园沟组召集村民召开院坝会和火炉会,就如何发动和组织村民进行一次徒步初探旅游线路商讨对策。

茶园沟组虽然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弱小孩,但每次召开徒步初探旅游线路会议,村民们都积极参加,拿主意、定措施、想办法,热情空前高涨。

最后一次火炉会达成了共识:组织一支探路队,寻找到合适的徒步旅游线路、露营基地和沿途的景观景点。

没想到74岁的隆太恒主动请缨当向导,参加徒步探路行动;更没想到的是85岁高龄的老山民王顺祥也不示弱,举手要求参加。因为生活在大山数十年,他们年轻时上山种黄连、烧木炭、打柴禾,对茶园沟组林区的角角落落可谓了如指掌。

“我被茶园沟组村民们的热情深深感动,10多个村民主动要求当探路队员,而且不需要任何报酬……”杨阳感叹道。

综合考虑村民的体力情况和对山里地貌的熟悉程度,在最后一场火炉会上,李玉霞和杨阳挑选了隆光发、孙传智、刘学祥等8名村民为探路队员,74岁高龄的隆太恒名列其中。根据以前大家对地理环境的印象,会上定下了初探景点和徒步行走线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此次实探行动,三益乡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乡长谭徐阳当即安排人员采购油布、棉被、油、米、锅等物品、食品和炊具,确保探路队员在两天一夜行程中的所需所用。

早春寒雨吓不退 露营野炊尽开颜

背篓里捎上食物、棉被、雨具和炊具,手上握着用来开路的砍刀,带上这些简单的装备,日前,在杨阳的带领下,9名探路队员从茶园沟组的赶场湾(小地名)出发,踏上了探索徒步旅游线路的艰辛旅程。

出发没多久,沥沥春雨不期而至,9名探路队员们穿起雨衣,手执砍刀和木棍,义无反顾,一路前行。

广袤的森林里,草木葱郁,一片生机盎然,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杨阳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里面有对讲机、手电筒、急救药包等物品,他全程负责总指挥,并兼任安全员。忙里偷闲中,他用手机拍下了一个个精彩的镜头。

没路了,队伍中年过半百、体力较好的隆光发、孙传智、曾禄权等人就走到最前面,挥起砍刀,清除挡路的荆棘和灌木,硬生生砍出一条通道。饿了,他们就从背篓里取下炊具、食物,筑个小灶便生火做饭,一边取暖一边讨论行走路线。

一碗用木柴烧出的铁锅米饭,就着辣酱和咸菜,探路队员们吃得津津有味,感觉格外香甜。

当晚,他们住在小面坡七曜山林场工人居住的小房子里,烧起一堆篝火,畅谈和规划着打造徒步旅游产业的“脱贫梦”。

沿途美景不胜举 徒步初探获成功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此语用在这群村民身上,再贴切不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探路队员们一路前行,陈子坪云海、水地沟云海等一道道自然景观扑面而来。站在高山之巅,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浪涌;又如袅袅炊烟,如丝如缕。这景致特别适合都市人来这里爬山溯溪,定会给广大户外徒步旅行爱好者提供美好的视觉盛宴。

水地沟云海是村民们徒步探路行动中发现的最大的山中云海。在这里举目四望,东面黄水的大风堡主峰清晰可见,北面与中益乡的村落遥遥相望。在云海下端,中益乡的胜景——“阙门”尽收眼底,放眼望去,“阙门”便成为茶园沟组森林景区的一道景观。

在俗称猪圈门的高山之巅,探路队员们极目远眺,群山逶迤、峰峦叠翠,不觉豪情万丈,他们用巨吼测试了山谷回声的音浪,并美其名曰“回音湾”。

徒步探索中,队员们还在森林里发现了与大风堡观景台遥遥相望的一块斑驳的四方碑。面对四方碑这一个堪称古老的“文物”,连74岁的老向导隆太恒都说,在他还是小孩进山玩耍的时候,就听老人们说已经存在了。有关四方碑的来历,看来目前已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在近10公里的徒步探路旅途中,老土地(小地名)、小面坡七曜山林场和烂池子(小地名)这三个地方,因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水源充足,被探路队员们初拟为以后徒步旅游的一号、二号和三号露营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