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安的自画像 大雾山白茶 文山睡懒觉 快民网 小里亚美 中国留学生张丽 丁维民 何小萌萌萌果照 yy30497 火影忍者小樱h 麻仓优下马番号 |
摘要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区,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
新华网郑州7月24日电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区,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95%的面积是深山区,4.5%是浅山丘陵区,0.5%是河川区,人们戏称其为“山高县”。 大山如桎梏,把嵩县人与外界分割开来,一代又一代嵩县人挣扎求生,千百年来,嵩县人靠山吃山,吃的山穷水尽。青山绿水变成了穷山恶水,“守着祖宗的地,过着祖宗一样的生活”。2011年,嵩县被定为国家秦巴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如何挣脱大山的桎梏,打赢脱贫攻坚战?嵩县的优势只有山水,希望也在山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嵩县靠山吃山改变了吃法:“厚植山水,旅游扶贫。”旅游扶贫不仅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带来了观念、志向、信心和眼界的改变,实现了从贫困向富裕、从落后到美丽、从穷山恶水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 从看客到老板的转变,贫困山区群众观念一变天地 石场村是一个“风吹石头跑,地上只长草”的“荒蛮”之地。村落依山而建。石房石屋,家家比邻而居;石院石墙,户户随形而就。 168岁的皂角树,300岁的国槐,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保安楼……这里的一切都有故事。在战乱年代,保安楼经历过枪林弹雨,至今还保留着弹痕。 2012年6月,石场村有了一个新名字“石头部落”,有了一个新名词“旅游景区”。但村民面对熙熙攘攘的来客,无动于衷。石头、房子、荒坡对他们已经司空见惯,并且深恶痛绝,什么部落、景区对于他们好像是天方夜谭,甚至有人认为是政绩工程,九皋镇的干部动员他们开商店、建家庭宾馆,他们坚信这是一场“骗局”。 为了改变贫穷,他们从扒火车、背麻包、住窑洞、要饭吃,全国各地四处采摘皂角刺,到收破烂、卖小货,勤奋吃苦的石场村人几十年来一直想“翻身”,但外迁户越来越多,光景一年不如一年。就凭这旅游能翻身,他们不信这个“邪”! 无奈,镇里决定,谁家建设家庭宾馆补助5000元。好说歹说这才勉强建起8家。 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当地政府筹措资金5600多万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对石头部落进行建设提升。石场村从一个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国家3A级景区。 “以前咱村太穷了,姑娘们都不愿意嫁到这里。现在石头村成了旅游区,这不起眼的石头村、石头房、石头巷却成了游客眼里的‘稀罕物’。春节长假,每天都能接待七八千名游客呢!”村主任李红立说。 回迁户多了,返乡潮兴起。贫困户柴雪钢之前四处卖小货,辛苦一年的收成不如干一个月农家乐。得知5万元免息贷款马上到账,他准备在自家的搬迁房屋顶上加盖一层,“俺村是3A景区,1年就能回本。” “土鸡蛋3元一个,2元净利润。村民随便采摘点菌子、中草药都能卖钱。”嵩县住建局派驻石场村的扶贫干部王亚楼说,通过旅游带动,真正实现了人人有活干、户户能增收,就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兜底户”,也能依靠光伏发电每年固定收益3000元。 再修一条宽7米、长12公里的公路,再打一眼330米的深井……石头部落的村民谋划的不仅仅是脱贫,而是乡村振兴。 从九皋的“石头部落”到大坪“中原花海”,从车村的“白云小镇”到白河“千年银杏林”,从手绘小镇到“黄金小镇”,住在土房子里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房东”,从看客变成了老板。 2017年,嵩县全县接待游客1163.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益40.5亿元,旅游重点区域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例达68%,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8.36万人减少到2017年年底的4.41万人。旅游产业已经挑起嵩县脱贫攻坚的“大梁”。 从贫困山村到A级景区的蝶变,贫困山区群众志向一变劲头添 洛阳人吴栓娃要回嵩县老家看亲戚。临走时,老伴包下几件旧衣服,念叨着“老家穷,乡亲们兴许用的上。”车到站,吴栓娃睁眼一瞧,又闭上了。“俺要到天桥沟,你咋停景区了,这还不到嘞。” “这就是天桥沟,你下车看看。”司机说。吴栓娃不信,窗外风景优美、农家乐连片,穷山沟哪去了?同车的乘客大笑:你多久没回来了?天桥沟现在叫白云小镇,是3A级景区呢! 穷山沟咋就变景区了?吴栓娃有点懵,天桥沟的乡亲们一开始也不敢想。 天桥沟村地处伏牛山腹地的嵩县车村镇,环绕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群。“地在墙上挂,旱涝都害怕。”全村1130人,2014年建档立卡,光贫困人口都369人。 河南省旅游局驻村第一书记陈占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西有5A级景区白云山,东有4A级景区木札岭,310国道穿村而过,咱天桥沟凭啥发展不起来?关键是志向。守着几亩薄地,过着吃不饱,饿不死的穷日子,有俩闲钱打打牌,有个闲工夫乘乘凉。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干事,旅游扶贫正趁手。2015年,村里依托白云山景区,引进自驾旅游营地项目,建起滑雪场。本着“同等条件下贫困户优先的原则”,安排当地贫困人员搞建设、跑运输,贫困户创收54万。 “天桥沟的冬天啥时候也没这么热闹过!”该村村民陈志勇说。 据介绍,以前一年挣不了一万元,现在年收入十几万,农家宾馆入住率从不到20%提高到90%,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尝到“甜头”,村民们心思活络起来。岭后、古路沟几个长期落后的村民小组,纷纷要求发展旅游。陈占元趁机开始整治全村环境。 人心齐,泰山移。村里有条沟,以往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八九十号人“打白条”记工分干了一年多,一条美丽的“白云花谷”出现在游人眼前。开发企业感叹:“仅支付工钱,600万元都不够,天桥沟人了不起!” |
- 上一篇:川藏线包车租车【西行滇峰】
- 下一篇:携手打造“中国最美自驾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