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景区景点 >

张一兵:为奇石是自然景观正名(2)

时间:2017-01-08 19:42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奇石作为自然物,本不属于艺术品,却非要充当艺术品。在流通和收藏领域,赏石界放着自然物本为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龙头不做,却甘愿与艺术品为伍去充当蛇尾。意在以同一身份进入艺术品市场,此举无异于
武神飘香 五方印鉴 熙德传 西安女王招奴 西南方言学习网 西南四川方言网 夕字用五笔怎么打 戏子联盟 夏宫泽

  奇石作为自然物,本不属于艺术品,却非要充当艺术品。在流通和收藏领域,赏石界放着自然物本为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龙头不做,却甘愿与艺术品为伍去充当蛇尾。意在以同一身份进入艺术品市场,此举无异于与虎谋皮。综观当下主流艺术品市场,有哪个会接受和欢迎当代奇石以艺术品身份进入?这就是尴尬的现实。当初的一厢情愿,还以为是上策,结果呢?聪明反被聪明误。可见,理想虽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无论从实事求是的要求看,还是从标新立异的策略看,天然观赏石都无需以艺术品身份出现,而应以自然物身份向世人推介和昭示。以此理念为主导,相信赏石界坚持不懈的努力,定会在社会认同上,收获意想不到的奇效。尤其是那些人见人称奇,人见人叹美的天然观赏石,在唯美性、永久性和稀缺性方面,显然是传统和当代的艺术品难以比肩的。赏石界在奇石属性上选择的定义不同,市场对此所做的反应也会截然不同。一旦流通领域和收藏界真正认识到,天然观赏石的自然属性和珍贵特质,赏石人一直以来孜孜追求的“亿元天价石”,可以乐观地说,未来在市场上还真的不是梦。

  六、赏石追求和赏石艺术

  从赏石的本源意义看,赏石的主旨行为,应是对情怀和感悟的追求,其次才是对艺术的追求。主张奇石是天然艺术品,是赏石人缺乏自信的表现,是对赏石初心不笃定的表露。赏石行为从根本上是有别于艺术行为的,对此,赏石人需要客观的认识,需要明确的界线,需要坚定的信念。

  在赏石上,提出发现也是一门艺术,同样是值得商榷的。其难以自圆其说之处在于,把人的主观或客观认识,直接等同于艺术。按此逻辑,数以亿计的游客和观众,皆可因在景点和媒体上频频发现各种美感,而不断成就某门艺术!艺术概念被如此滥用,已严重有违常识。而逻辑的混乱,又导致思想的混乱;思想的混乱,又造成认识的混乱。

  纠正“奇石是天然艺术品”这一谬误,并不否定赏石活动存在艺术行为这一客观事实。对于天然观赏石,人们不能对石施艺,只能借石施艺。那些执着追求艺术而非追求情怀感悟的赏石行为,可以赋予天然观赏石不同的人文要素,使其成为自身追求或市场认可的石艺作品。客观来看,天然观赏石中的大部分,将会通过这种途径和方式进入流通和收藏领域。故有着丰富实践的赏石家,把天然观赏石视为低级原材料,应该是基于这种认识。

  七、结语

  每门学科都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理论的完善与否、客观与否、正确与否和准确与否,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发展进步。赏石也是一门学科。如果这门学科连最基本的定义和概念都经不起推敲,就不可避免出现无休止的争论,在发展上就必然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但凡存在不实之词,不明之理和不智之举,终究会被推翻。

  弘扬和繁荣赏石文化,促进和推动赏石事业进步,不能靠投机取巧,更不应弄虚作假,而要脚踏实地,坚持实事求是。在赏石理论上,必须甄别和纠正存在的谬误,完善和构建严谨系统的理论体系;在赏石实践上,要注意正确引导和帮助广大石友,对赏石的意义、真谛和追求,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而不是相反。

本文作者:张一兵

《石界》特约撰稿人

图片引用自国石网,图文无关

文章由作者授权石界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如有异议等与石界微信平台无关

观赏石图文赏析免费发布

全国观赏石展会免费发布

观赏石理论研究免费发布

观赏石新闻大事免费发布

↓↓↓

联系我们

微信:gswkefu

guanshangshi@qq.com

  2017新年雅集美石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